等待处理…

发生在秦都区吴家堡棉绒厂承包中的一件怪事

承包四个月官司打了近一年

2023年08月21日

本报讯 咸阳市秦都区吴家堡棉绒厂职工申三琴去年承包本厂纺纱车间四个月,提前五十天完成了纺纱五十六吨的任务。然而,她不但不能按原计划继续承包,就连原合同规定的条款也难以兑现,使她无法工作,沦为长期上访人员。

吴家堡棉绒厂是个累计亏损五十七万元的小厂,一九八六年国家投资十九万元建成纺纱车间,由于管理混乱,生产很不景气,一九八七年九月五日,在上级领导主持下,该厂在纺纱车间召开职工大会,公开招标承包人。经过激烈竞争,中年女工申三琴中标,签订了合同书,承包了这个车间。

承包后,申三琴为了减轻纺纱工人的劳动强度,将原来的三班生产改为四班三运转,为了车间保暖,她敲开了一个个厂领导的门,去请求,去争执,为了不使机器停转,她又四处奔跑,组织回了原材料。有人托她帮助买了五吨纱,并给了五百元钱的报酬,她将钱原封不动地交给了厂里。申三琴的行动感染了群众,激励了全车间职工的积极性,第一个月产量就在原来水平上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十一月二十七日,终于提前五十天完成了四个月的承包生产任务。

但是,申三琴所取得的成绩,既没有得到领导的表彰和奖励,而且从承包的第一天起就因这样那样的具体事务与厂方发生了争执,承包结束后,厂方不但不履行“完成五十六吨任务,可再继续承包三至四年”的许诺,就连合同书上所规定的条款也由于自购棉的差价,库偿等问题发生争议,迟迟难以兑现。申三琴找厂领导,找公司,找区供销社,问题解决不了。无奈,她找到了区政府,哭诉了自己的遭遇。陈健副区长带她到区计财委办公室,明确指出:“要按合同办事,不能说了不算!”可是,计财委的意见硬是执行不下去。今年三月,申三琴申诉于咸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为了维护经济合同法规,支持改革,保护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仲裁员做了调查研究,于五月九日召集双方进行了调解,并出具了《调解书》。可是,到记者发稿之日止,这份双方都同意的《调解书》也因具体问题依然无法全面执行。于是,申三琴又去找区长,找计财委,供销社、棉烟麻公司……承包只有四个月,官司打了近一年,不知道这场承包纠纷还要拖到哪年哪月才能得到解决?

本报记者 马宽厚 曲亚沙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侯宗宾省长在宝鸡调查带头不搞吃喝迎送歪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8/1988082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8/20/0649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