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钱财、场地,工会组织如何开办经济实体呢?山阳县总工会克服困难,用改革精神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经营企业,使经济实体越办越红火。
山阳县总工会曾于1981年办起了一个小百货门市部,因管理不善,“吃大锅饭”等原因,到1985年竟亏损3900多元。这一教训无疑给他们是一个启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坚定了他们办企业的决心。他们首先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把百货门市部和新开办的批发部实行承包和租赁。同时,在企业内部又划小核算单位,定死承包基数,工资与经营好坏挂勾。并规定,所有进店的从业人员必须交纳1000元的风险基金,如果效益好则分利息,亏损大家分担,从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解决了贷款和财力不足的问题。这些改革措施犹如灵丹妙药,使奄奄待毙的企业重现活力。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原有的小百货日杂门市部生意日趋兴旺,后来开办的储畜所和粮油议价商店经营情况,也十分喜人。现在县总工会经济实体的门面由原先的3间发展到10间。流动资金由几千元发展到5万多元,固定资产也达万元;储蓄所开业不到一年就吸收存款13万元;先后安置了15人就业,为县俱乐部开辟财源1.46万元。这样,很快缓解了工会经费的不足,解决了职工的福利问题,促进了工会事业的发展。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