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肥厂碳化车间一名青工与本车间主任同时投标竞争“主任”位置。经过一番动真碰硬的“鏖战”,青工败北,原任主任中标继任。按说这事到此就结束了,双方各就各位,各尽其责就行了。但却出现了令人不愉快的尾声。中标者认为青工投标是想拆他的台,争他的位,于是对其另眼相待,令那青工心里悲苦不堪。
这类事断非绝无仅有。
有的投标人在中标后,不能正确对待其它投标者,或认为其它投标人是和自己争权夺利而恼恨之,给其穿小鞋,进行整治;或认为落标者是自己权力的潜在威胁,想方设法进行排挤,在各方面使绊子或给以难堪,必欲将其锐气磨掉或搞得灰溜溜,没有基础和自己竞争了方肯罢手。这既伤了落标人的心,使他们不愿将自己的才能贡献出来(这些人一般都是有些才能的),协助中标人将企业搞好,也易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会让一些群众看出他们的新头是个小心眼、短肠子而产生感情上的隔膜。
因此,中标者应有企业家宽广的胸怀和正确地竞争态度,主动和竞争者搞好团结,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才干,共同将企业搞好。(丁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