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麻
关于“会海成灾”一类的话题已经说乏。尽管曾“三令”而又“五申”,尽管有“四菜一汤”诸如此类的规定,可是有什么用呢?“会”仍然象海一样在汹涌澎湃着。人们由最初的大声疾呼而终归变成了无可奈何的叹息,而现在,早已失去谈论它的兴趣了。面对一群蛆,还有谁会心潮起伏、愤然不平呢?
在中国,开会是领导者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连解决开会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开会,所谓的“无会日”,也成了开会日。往往是,中央开完会省上开,省上开完市上开,市上开完区上开,区上开完乡上开,乡上开完街道开,就这样层层开将下去。君不见,北京市为了开展门前“三包”工作,就这点芝麻大点事,从上到下逐层开会,反复动员,有个单位门前的地方巴掌大,为此却开了整整一个礼拜的会;君不见,西安市一乳品厂牛奶掺假,造成严重后果,事发后,市政府又是召开紧急会议,又是接二连三地召开各有关方面参加的会议,忙了个不亦乐乎(有法律在,何至于如此呢?)。
会海在汹涌。报载,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的会议比往年又有增加的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三令五申”而仍不止的原因了:国家中央机关在带头开会。打开电视机,新闻节目中,哪一天没有几条关于国家部委召开会议的报道呢?据统计,1986年,百会以上的就有三个部委,最多的超过200个会议。
在中国,开会是很舒服的事情。几乎所有开会的地方都被布置得极漂亮、极考究。有一个新建学校,教师的办公桌椅尚未配齐,可党委会议室早已打扮得富丽堂皇了,一走进去,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你在享受。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品着茶,抽着烟,然后谈谈工作,真能叫你乐而忘返。
在中国,开会对开会者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又有声势,又可以显示权威,既不费脑子,也不承担什么责任,而且好吃好住好玩好拿,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会海如何填?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了严格控制会议的通知,然而,已经有过“三令五申”,这一“申”能不能禁得住呢?
要填会海,须会议立法。既然开会者认为开会是工作,会议法便可写上如下条款:一切会议(包括全国人代会和党代会)均应站着开(工人和农民工作的时候,有谁是舒舒服服地坐着呢?);与会者自带干粮。仅此两条,会海便可填去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