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形神兼似扮伟人

——记著名演员张克瑶

2023年08月14日

郝建生

1977年,被禁锢的优秀话剧《万水千山》重新公演了。西安话剧院经过紧张的排练后,进行化妆彩排,团里家属、演职人员及小孩子们都跑来观看彩排,在后台观看彩排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惊奇地指着台上扮演红军教导员李有国的张克瑶大喊:“你们看!毛主席!毛主席来了!”小女孩的喊声引起了其它同台演员的注意:“哎,你们看老张化妆后还真象毛主席”。张克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孩就是第一个认可他就是毛泽东的扮演者的小伯乐。

从1953年毕业于西北人民话剧团起,张克瑶在话剧舞台上扮演过60多个角色,然而最成功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扮演的毛泽东。

1978年,张克瑶靠扎实的艺术功底被导演看中,在话剧《西安事变》中扮演毛泽东,获得成功,被广大观众首肯,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10年来,他先后在话剧《西安事变》、《巍巍昆仑》、《延水谣》、《彭德怀》,电影《风雨下钟山》,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以及由加拿大著名导演菲利浦·博索斯执导的影片《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和八一厂新片,根据东生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巍巍昆仑》中扮演毛泽东。张克瑶告诉笔者:他在新近完成的《巍巍昆仑》一片中,在表演和塑造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既表现了毛主席在战略上、智慧上胜于敌人一筹的军事天才,也表现了他在性格上的弱点,力求创作出更加符合历史真实的角色。他的杰出表演得到中外同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张克瑶在扮演毛泽东这一伟人角色中,孕育着他孜孜不倦的刻意追求。毛主席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舞台上,银幕上毛主席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和观众心目中的毛主席做个比较,因此说这比什么都难。毛主席浓重的湖南湘潭话,把他这个在陕西长大的天津人难住了,他逢人就请教,对着镜子练口形、练发音,同时还得练手式,练走路,终于练就了一口既能让观众听得懂,而又有地方特色的湖南话。更加丰满了他塑造的毛泽东,使观众感到他就是毛主席。1982年3月在西柏坡拍摄《风雨下钟山》,化了妆的张克瑶来到拍摄现场时被乡亲们发现了,他们兴奋地高喊:毛主席来了!把张克瑶围得水泄不通争着和他握手,张克瑶打着手式用湖南话对大家说:“乡亲们,你们看象不象啊?”一个曾见过毛主席的老乡说:“哎,象,真象!”与此同时,张克瑶还曾为影片《西安事变》,《四渡赤水》,电视剧《父亲》中的毛泽东配过音。

在张克瑶的身上,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扮演毛泽东的创作体会,采访笔记,读书心得,以及毛主席性格喜好特点。每当接受一个新的任务,他总是反复阅读剧本,尽快熟悉角色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丰富角色,这一点也总是被导演所称道。

张克瑶现在是西安话剧院院长,陕西省剧协副主席,谈及他今后的打算,他认为还是要立足话剧舞台,同时也拍些电影、电视,争取多为观众创造一些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他唯一的追求。

上篇:没有了
下篇:也谈“笑星”上银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10/1988100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10/01/05238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