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 (散文)
一条名曰长春堤的长堤,从环城而去的汉江边直伸到南山脚下,成为安康城东线御水防洪的屏障。一条叫白龙堤的短堤,由西向东直抵长堤中部,状似一个英文字母“T”。两是相接处,就是山城军民妇孺皆知的喇叭洞了。
象熟悉我的房子一样,我熟悉喇叭洞。“T”字前方二百米,叫作蓝子坡,荒冢坟茔遍布。这个“T”处,又是城里人送葬止脚泣血断肠呼天抢地之处。因此,儿时作错事时,大人便唬之曰:“黑了把你送到喇叭洞去”。
这里是全城污水入汉江的出口,又是排泄南山山洪的咽喉要道。每遇雨天,这里的抽水机日夜吞吐。一旦排泄不畅,城里便遭水患。七十年代初的雨季,喇叭洞排泄力量过小,竟使当时山城郊区的南坝成为水乡泽国,大批土筑的菜农房舍倒塌。
五年前,山城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难。洪水最先破堤而入的决口处,就在喇叭洞。我们避难的木排,被决堤之水冲得在水中打旋。那山崩海啸般的嘶吼声,直到汉江灌满了整个安康山城,城里城外的水位线相平才止……。
洪水之后,山城重建,城堤重建,喇叭洞的排水设施也推倒重建,一时成为新闻单位的热点,更被山城人民所注目。多少个酷暑热天,人们在风扇下不停地吃着冰棍时,建造喇叭洞排水工程的人们,却在烈日下揽拌着混凝土……
如今喇叭洞,一点陈迹旧痕都没有了。简易的排水站被高大的排水机房取代,昔日的一台抽水泵变作了五台水缸般粗的大抽水泵。破败的土堤成了水泥毛石砌成的坚固的长堤。水泥铺的内环路上,晨有青年跑步,学生诵诗;晚有老人遛鸟,情人偎依。那旧堤边的水沟池塘,耸起了巍然的楼群。燕子坡右侧,山城第一座啤酒厂崛然而起,恢宏风流。昔日的郊区南坝,已是红楼绿树,大道纵横。登堤放眼十里东坝,菜蔬青青,银白色的塑料薄膜棚架,点缀其间,勾起人无限诗的情愫。极目远眺南山之上牛蹄岭的兴贤塔和汉江之滨的奠安塔,直叫人把世事沧桑感慨。
喇叭洞,假若你真是一支喇叭,将向人间,向汉江,诉出你心中的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