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长时间以来,意大利一直被人称为“欧洲穷汉”。其196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及英国的一半,19
80年也只有英国的3/4。然而,意大利人民不甘落后,穷则思变,经过努力,取得赫赫战果:经济增长率在欧洲居于首位,通货膨胀从9.3%下降到6.1%,职工平均工资比1985年增加3%;国内购买力居欧洲各国之首。
1986年,总值一举超过英国,登上了西方第五工业国的宝座。
意大利经济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取得长足的发展呢?
首先,注意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意大利许多企业的基本观点是: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必须由具有现代化知识的人来管理,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为了职工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为了培养经济管理干部和科学技术人才,他们却不惜进行大量智力投资。通过教育和培训,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适应现代化企业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在这些人员经营管理下,企业的经济发展计划符合经济规律,产品设计迎合消费者心愿,产品质量具有竞争力,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一大批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据统计,1986年意大利有175家大公司的税前利润比1985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其次,这些经济复兴也与意大利稳定的政治局势及其经济政策分不开。克拉克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例如,大力压缩预算开支;严格控制外债增加;适当提高消费品价格;实行与通货膨胀率同步增长的自动工资指数系统等。此外,还在全国大力进行降低成本、杜绝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宣传工作。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国内购买力增长等。
再次,意大利振兴经济的又一秘诀是,引进外资和采用最新科技技术,同时大力开拓对外贸易。在全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企业中,有210家在意大利有直接投资。意大利还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注意对这些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国内设备成龙配套,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例如,联邦德国的汽车工业在西欧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的齐尔公司和奥利维蒂公司不惜巨款从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买下了有关设备和技术,不久就使意大利的汽车在当今世界激烈的汽车竞争中称雄一方。新技术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意大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前年,意大利在世界工业品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8.1%,超过了英国的7.7%。
今年,意大利人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前景十分乐观,称它为“金色之年”。预计意大利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高于共同体12国。(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