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一
迁入新居,但见墙壁洁白,窗几明亮,宽敞的房间里溢漾着安谧气氛,心底便泛起许多苦楚,及其苦楚之后的许许多多的欣喜…
那时,每逢夜晚,小女儿的嬉闹声、妻的絮叨及邻居们言语举止等诸多影响,便铺展在我这14平方米的房里;间或有友人来访,这会客室便也是厨屋、书房、寝室了。虽有不便,却也麻木得不再烦恼了;何况,希望总是有的。这不是么!三室一厅,外加一个卫生间,使妻竟兴奋地啧啧不已,小女儿却拉着我的手搓摸着,奶声奶气说要回家,不在这里玩……我听着、看着,也不禁为之动容。
二
家具搬来了,大捆小筐的书搬来了,勺瓢锅碗的交响也开始奏响了。于亲切的陌生、陌生的亲切中,似有淡淡的惆怅;走到阳台前,明月照我,却也清冷;阳台下仍是一片荒芜,施工中残留的石灰碴、水泥灰浆块比比皆是,听人说这里原放过水泥搅拌机,于是这里的水泥“付产品”也便格外多了。
远处飘来一抹浓郁的槐花香,哦,是春天了呀!
三
于是乎,下了班便有许多事情了。拉了三天土,把整个地面覆盖了,最后用了两天时间,把在自由市场买的西红柿、辣子、丝瓜苗栽了下去,心里才觉稍安。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圈,但晚间读书写诗则多了几分韵致;那调皮的小女儿,常要问些西红柿什么时候长呀,好吃不之类问题,也真难为这个三岁多的人儿了!
尔后,又栽了葡萄、柑桔;小小天地,竟也花草茂盛了。说来也怪,自我家起,这栋宿舍楼一楼的其它八个人家,相继开辟了阳台外的“不毛之地”。那天有省台记者来访,对这一路的蓊郁景色赞不绝口。
当然,他最喜爱的一块“绿州”,是我的。
四
“爸爸,西红柿又长大了”,“爸爸,葡萄长高了……”小女儿常常向我发布“今天新闻”。早晨,上幼儿园前,她便蹲在地上、歪着头端详着那葡萄蔓呀什么的,下午把她从幼儿园接回来,她便又蹲在那儿扳指头数长了几个西红柿……。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天,她正要摘那最大的一个西红柿被我发现了。批评了几句,她快要哭了。急中生智,我便给她“落实”了责任制:等这些西红柿长大了,变红了才能摘;现在由她看管……女儿噘着嘴,总算点头答应了。
妻子呢?到底是知音。她宁可一块五一市斤在市场上买辣椒,也不在我那刚刚长出寸长的辣椒上多看一眼。长着好看呗!她说。
五
“六一”儿童节时,恰逢那最大的一个西红柿红得尖锐艳丽。小女儿颤悠悠地把它摘下来,却双手捧给了我。我诧异地望着她,她却皱了皱鼻子,做了个鬼脸,“好孩子要敬爸爸……”。话不完整,意却纯真。
我乐了。
如今,已是初秋。但见辣椒艳红、丝瓜青绿。有朋自西安来,惊呼我这小小田地是“冬瓜上了架、豆角下了地”……豆角蔓把角落铺展得密实,三个二十多斤的冬瓜把瓜架压得悬乎。
尔后,把怎么也按捺不住的情绪宣泄出来,便有了这篇小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