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位不断进取的农民企业家

——记三原县南关蓼花糖厂厂长曹新民

2023年08月14日

每天,当一袋袋、一箱箱印着“南茂牌”商标的蓼花糖,装上汽车、火车从三原县运往外地时,谁能想到,生产这种名贵特产的南关蓼糖厂厂长,竟是因办食品厂失败的曹新民!

兴旺和艰辛联在一起,成功和失败联在一起!

8年前,他和李文学负责的南关村食品厂,因技术欠缺、信息不灵,投产不到两个月,亏损700多元,库房里积压的糕点卖不掉,只好分给职工。曹新民外柔内刚,不认输,不信邪,他俩经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决定重整旗鼓,转产蓼花糖。经过总结教训,他们认定技术是关键。于是请来老大哥厂的季节性临时工刘怀福。此人通晓全套工艺流程,待遇破格:工资是厂长工资的两倍多!至于工厂办公用品,能凑的就凑,能借的借。他们首先从家里带来桌凳、床板……;职工们你带木椽,我带竹竿,他也带缸瓮……。年富力强的曹新民,一天24小时泡在厂里,吃饭,由妻儿提上篮子往厂里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创业,终于做出了第一批合格的蓼花糖!

当南关蓼花糖运往西安,摆上150家食品商店的柜台上以后,曹新民并不满足,又和著名的农民企业家秦原公司总经理李天成一起,背着样品,闯进了北京,这下可真打响了。仅仅三天,就和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签订了合同,办起“京陕蓼花糖厂”。个把月,就在北京销售蓼花糖30多万斤。

为了不断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实力,曹新民很重视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他们先后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和技术表演活动,短短数月,培养出技术骨干35人。他们还不断更新生产工艺,变手工生产为机器生产,先后设计制造出芝麻脱皮机、震动筛、调胚机等9台设备,不同工序上提高工效5到10倍。

对产品质量,曹新民是一点也不马虎。一次,调胚车间有个青年,将掉在地下的一块胚吹吹土,又扔回锅里。曹新民问:《食品卫生法》你学过,为啥还这样整?那青年低头说:“我看可惜。”曹新民立即召开现场会,陈明利害,忍疼埋掉这锅受污染的胚。从此,没有人再敢于违反操作卫生和质量规定的事情了。8年来,南关蓼花糖在历次抽样检查中,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在全省百余家同行中始终名列第一。1985年,在陕西省质量评比中,南关蓼花糖一举夺魁,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2月,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曹新民也被县政府命名为农民企业家。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树民?

上篇:三秦短波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11/1988112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11/26/0533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