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勇 李忠效
朱德签完,把毛笔递给了彭德怀。彭德怀签完,把毛笔递给了康生。康生后面是刘少奇。
接着,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张子意、谭震林、杨尚昆、柯庆施、陶铸、李井泉、林铁、李达、赫尔陆、王鹤寿、张霖之、李克农、陈少敏、张爱萍、曾希圣、廖承志、宋任穷、吴德、徐特立、张鼎丞、吴玉章、马明方、周光春、张邦英、马文瑞、谭政、胡绳、黄克诚、白如冰、贺龙,王首道、刘澜波、安子文、洪学智、胡耀邦、李立三、何长工、朱穆之、王稼祥、陈伯达、吕正操、陆定一、罗瑞卿、李葆华、舒同、李先念、薄一波、叶剑英、李聚奎、王任重、沈钧儒、李济深、邵力子、许德珩、邓力群、林乎加、汪道涵、胡乔木、姚依林等151人相继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吕正操签完名字打趣道:“这把人放进炉子里烧,会不会痛呀?”逗得大家一阵笑。
当时参加会议的不止151人,这就是说,还有人没签名,出自什么原因?无可考。但是,当时不在北京的或没参加会议的部分同志,听到签名的消息后,纷纷向中央和有关部门表示死后实行火葬。特别是陈云同志,为此还专门给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尚昆同志:
前几年有一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上自愿签名死后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会议所以没有签字。我赞成火葬的,特补此信,作为我的补签字。
同时我还赞成尸体解剖的,因为这无损于死者而有益于医学。因此,如果我死后医生觉得哪些器官需要解剖来证实一下当时诊断医疗是否正确,请让医生解剖。
专此即致
敬礼陈云一九五九年二月十日
这次自愿死后火葬的签名当然不是中国火葬的开始。但是,从此之后,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穴的墓牌上,的确很难再找到这些名字及镶嵌在这名字的相片了。当然,毛泽东主席例外。虽然这“例外”并非他的愿望,但他还是不情愿地从中南海搬进了纪念堂。就像他在弥留之际没有失去显赫职位却失去实际权力一样,他也同样失去了处理自己遗体的权利。
虽然他是火葬的第一个倡议者和第一个签名者。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二十多年前把一位善良老人的逆耳忠言扔在一边,在毛主席他老人家“人多力量大”那近乎赌气的口号的鼓舞下,在诸多大锅饭式的鼓励政策的刺激下,我行我素地动员母亲们多生了数亿人口。今天,当一系列社会问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来的时候,每一个有责任感和自尊心中国人都强烈地意识到,这种无计算地生产人口决不是什么能耐,而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现在,生的问题似乎正在逐步缓和与得到解决;那么死的问题呢?对于一个有11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对于一个每年死亡600多万人口的,大国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
其实死,是人生必不可免的最终归宿。与其愚蠢而软弱地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冷静而乐观地看待死。
于是,带着对死的思考,我们开始了采访。
在人人都要历经的那个终点,如同那个“列车到达终点站”的声音总是在我们耳边回荡,无法挥赶。我们仿佛看到许多人带着绝望的或坦然的神色走下人生列车。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