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来自影院的信息

2023年08月14日

看电影的人少了

由于电视的冲击和业余文化生活的多样,现在40岁以上的人很少进影院,这些人一般只是在单位包场时偶然看看。现在看电影的多是年轻人,其比例在80%以上。

每逢节假日,现在也很少有人看电影。过去,节假日影院上座率最高,即使差一点的电影。人们也蜂拥而至,影院总要加场次,加座位。现在节假日人们一般爱讲吃,讲穿,讲玩,有点整块时间,不是在家变法子吃,便是上大街逛商店买东西。今年10月,西安群众电影院估计在3天节假日里上座会形成一个小高潮,便把任务由平时的3.5万元调到4万元,结果却事与愿违。任务只完成了3.3万元。

观众素质欠佳

在看电影的观众中,有相当多的年轻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修养较差。这是各影院普遍反映的问题。

在放映《高山下的花环》时,有人认为在前线为国捐躯的英雄是“傻瓜”。放映《彭大将军》,有人不知庐山会议是咋回事。在西安和平电影院放映《红高梁》时,一些年轻人问:“高梁叶子是绿的,为什么电影要把它弄成红的?”影院一位同志热心地解释说:“这是一种含蓄,红象征民族的内力、精神和生命的不衰。”这些年轻人冷冷地回敬道:“这叫瞎扯蛋。”

过去,推广华罗庚的优选法,影院连开几十个专场,上座率都是很高的,但现在科技片几乎没有人看,影院根本不敢开专场。现在的科技片一般只是在故事片前加演20来分钟,就这观众都出去溜跶,抽烟,等故事片演开了才进来。

有不少观众喜欢刺激,喜欢看床上镜头。床上镜头一出现,底下便呼哨乱响,并高喊:“不够味,扒光!”演《峨嵋飞盗》每演到公安战士被打时,观众便拍手喊好。如此等等现象,怎能不叫人痛心和担忧。

社会呼唤好片

电影观众日少。除了观众方面的因素。很重要的一点是片子质量问题。

影院工作人员反映,一个影片上座率的高低不在于演什么,而在于演得怎么样。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爱情加武打,保险把钱拿”但同类型的《阿龙浴血记》、《白龙剑》在全省各影院的上座率却不到30%。战斗片现在基本上没有观众,但《血战台儿庄》却受到各层次观众的欢迎,仅西安城区就上映了793场,收入256万元。武打片前些年轰动一时,现在已少人问津。但《南北少林》在西安首轮映出却高达989场,收入247万元。在西安市,平均每个月要上映十多部新片,但真正能叫座的就是一两部质量好的片子。象去年6月份,群众电影院十多部片子放映收入为2.5万元,而《斯巴达克思》一部片子就卖了万余元。《老井》在西安演完后。由于一部分观众没有看到这些人还专门跑到长安县和矧良区去补看。可见片子的质量。确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报记者 翟龙

上篇:三秦短波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12/1988121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12/17/05363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