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坚
报载:今年我国有32部影片,在31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项,其中大奖8项。此消息得来令人欣喜,因为它说明我国的电影事业正在飞速发展,电影艺术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已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公认。然而,欣喜之余,笔者又隐隐有些忧虑。
忧虑之一:国产影片艺术质量的提高,与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欣赏水平不同步。有统计说明,88年1—3季度,全国电影观众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0亿,许多影院门庭冷落,观众寥寥。
忧虑之二:许多影片制成后获益甚微,甚至竟有拷贝订数为零的纪录。有消息披露,国产影片60%亏本,有些电影制片厂家入不敷出,步履维艰,个别厂家甚至濒临破产。
忧虑之三:每每由国际上捧回电影大奖,登报纸、上电视、庆功会、表彰片、颁奖会不断,但观众看了影片却摇头叹息,褒贬不一。
中国的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固然可庆可贺,但,中国电影的服务对象终究应该是10亿中国人民,不应只沉浸在获奖的欢乐之中。若不去研究自己的现众,不去面对国产影片令人忧虑的现实,不去多拍一些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符合中国人民欣赏习惯和求知欲望的影片,中国的电影事业将很难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