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2023年08月15日

·林杉·

一代民族英雄的悲剧的思考

1948年,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后,立即给参谋总长顾祝同下达释放张学良的命令,同时还派程思远为代表专程去台找陈诚商量释放张学良一事。结果都以此事归保密局管理,只听命于蒋介石一人,别人无权过问为由而遭拒绝。以后国民党退居孤岛,蒋介石由辞职而复职,张学良又奉命迁到台北草山,获释希望则更加渺茫。大约在1954年,蒋介石在“梅庄官邸”约见张学良。据透露,蒋对张学良说了些要他再忍耐些时,国家还有需要他的时候之类的话。张学良似乎又萌发了一念自由的生机,回去后他埋头写了二十万字的“检讨报告”。但是这个“报告”送上去后,如石沉大海,加上他的右眼患白内障日益加重。张学良就更加万念俱灰了。此后他的兴趣就从历史转入到神学,在教义中取得心灵的慰藉,成了崇拜上帝的“虔诚信徒”。

1959年,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尽管名义上张学良重获自由,但实际上仍处于被监视之中,而且对张学良的消息一直严密封锁,任何人不得采访。后来由于国外对西安事变的研究日益兴起,1979年张学良出席蒋经国赏月晚会的消息才被报道了出来。1964年,经过亲友的疏解,在美国的于凤至应允和张学良结束了婚姻关系。同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和51岩的赵一荻正式结婚。这囚徒中白头到老的情侣,这坚侦的爱情之果,可以说是对少帅的唯一的真正安慰。张学良在幽居中爱上了兰花。他说: “兰花是花中的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兰花的境界幽远,不但我喜欢,内人也喜欢。”舍身共患难五十年的赵一获不正是这人中兰花吗?!

经过五十二年的囚禁生活,而今八十八岁的张学良已经垂垂老矣,步履艰难,两耳重听,头发脱落。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当这位曾经扭转过世界历史的风云人物获准去祭吊时,极少有人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台湾《自立晚报》曾作过这样的报道: “他的到来,并未惊动新闻界……年轻记者不识此老。张学良是老了,步入灵堂后,脸上神情哀伤凝重,他在经国先生灵前深深鞠躬。就在这弯腰顿首间,多少纠缠的历史恩怨,从此云淡风轻,留存少帅心中默默蒸发。至于后人如何公道臧否这段近代史账目,则有待史学家费心。”

 其实,这一英杰拯救中华民族于沦亡的历史功绩已早有定论,无需臧否,倒是这囚禁终生,不杀不放的缘由却始终令人似解非解。多少政治家欲就西安事变与其探讨,却难以与他谋面;多少史学家想为其立传,终难遂愿;多少记者求报道其今日之现状,尽成泡影。1985年,张学良在一朋友家看《西安事变》录像,激动得老泪纵横,没有看完就离席而去。他的心头该有多少话要说啊!可是台湾当局却总是以张学良不愿谈往事,使来者吃闭门羹。前一个时期,张学良在台的亲人表示:西安事变发牛至今,已五十余年,当局没有理由不让张学良说话。而有关当局的答复是:“他们不是不准张学良说话,而是张学良个人已不愿再提这段往事。” 

据有的知情者追忆,张学良交军事法庭审判后,蒋以及南京一些要员曾主张对其处以极刑。于凤至闻讯后,立即电蒋介石及西安事变担保人宋子文,除为张申辩外,着重说明,“若汉卿有不测#时,凤至将存在伦敦汇丰银行保险柜中有关九·一八以来,中央及钧座给汉卿和东北军的指令、函电全部公诸于世,诉诸国联,对日不抵抗之罪责,究应谁负?敬启钧座明察而制之”。翌晨,张夫人即收到宋美龄的复电:“……汉卿兄事,请仁姊放心;委员长绝对履行诺言,保证汉卿兄之安全。”这可能也是张学良有幸于杨虎城,免遇杀害,但又遭终生监禁,永无开口之日的奥妙之一吧!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将永志不忘,但这一代民族英雄千古奇冤的个中真情,心头积愤却仍处雾中,吸引着多少人去深思和探索。(完)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杨二将军。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9/1/1989011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1/14/0555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