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印 度 电 影

2023年08月15日

对于印度电影,中国观众并不陌生。前不久,五十年代就在中国发行的影片《流浪者》中的主角“拉兹”逝世,我国各大报刊发了讣告式新闻。这个“拉兹”迷住了中国几代人。

印度电影在世界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论经济发达程度,印度是“第三世界”,可它偏偏是个数一数二的电影生产大国——年产电影至少700部,高峰年可达900部!而中国10亿人口,年产120部电影已觉得“超负荷”了。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电影市场一度繁荣昌盛。这与印度电影的一种特殊艺术格局有关——每一部片子,几乎都要连唱带跳、载歌载舞一番。从《流浪者》到《大篷车》,从《复仇的火焰》到《孔雀女》,无不如此。令人不解的是,歌舞者即便是老面孔,观众也不厌烦。在那里,“明星崇拜效应”远远超过影片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印度社会家说,印度国民性格中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对电影迷恋到狂热程度。请看数字:一周内全国卖出电影票8000万张;一年内涌进电影院的观众达35亿人次。凡是有超级明星主演的片子上映,印度血库前便一定排起了长龙:人们用卖血的钱去看电影!

印度电影高产又与电影生产格局有关;全国正规的国营制片厂只有几家,而由独立制片商经营的却有1000家左右,后者是电影生产的主力军。于是,投观众之所好,电影制片商们大搞“大团圆”结局、加添“爱情与复仇”情节,到载歌载舞。

一句话,在印度,电影只要有歌舞娱乐、劝恶扬善、复仇与爱情这类内容,发行是永远“适销对路”的。

刊头设计 蔡院生

本版编辑冯 瑜

上篇:新春联穆莲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9/1/1989012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1/21/0556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