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岁首年关,记者从东到西,在关中一些企业采访,凡经过之处,差不多都听到或碰到多种名目的检查组在企业活动,听到经营者对检查组的怨恨,反感,苦叹接待检查组的难处,怀疑“整治”是否转了向,离了题。
位于关中东端的陕西省一家利税大户,一月内有县、地、省三个检查组涉足。地区检查组进厂时说,工厂在他们地区,地区的检查结果最具有权威性。地区检查组刚出厂门,接着来了省里的检查组。这个组自然不认地区检查组的账,一切得以他们的检查结果为准。经过反复检查,企业想这回该是一捶定音的时候了,但哪儿料到,省里检查完没有几天,又开进了县里的检查组,理由是,工厂在他们县,县里有权查。直弄得在家主持工作的副厂长无力招架,不得不连连电催在省里开会的厂长速回,接待检查组。
无独有偶,与东部遥相对应的关中西部某市,不久前发生了这样一桩公案:11月的一天,市、省、部三个检查组先后开进某厂,都要求查账,而且都表明他们时间紧迫,任务紧急,要厂长积极配合,提前安排。同一本账,先“配合”哪家?厂长不敢作主,只好上呈市府裁决,结果以先北京来的部,再西安来的省,后当地的市为顺序,才解决了一种账本三家争的矛盾。
到现在为止,涌进企业检查的各种检查组到底有多少,记者还难一时说准。但有材料看称,现在除了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由进企业的财税等检查组外,大体还有党风党纪、老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生育、交通安全、防火防盗、植树造林、设备保养、工农关系、拥军爱民等等举不胜举的检查组、验收团、考察队。
多头、重复、轮番的检查,加重了企业负担,干扰了企业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了年末的计划完成和年初的生产安排,搞得经营者苦不堪言。此间一地区报纸披露了一位厂长的一则日记,日记称:“工厂最困难的时候,我没有气馁过,但现在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干扰却难住了我,特别是年底的检查;从11月18日到20日,三天内竟有四个检查团光临,而且非要我亲自接待不可,弄得我哭笑不得。接待吧,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怕影响工作,不接待吧,又怕怠慢了他们,以后有率找到人家头上被踢皮球。”
记者注意到,企业并非一概反对检查;而是欢迎切实能给企业以指导、帮助的检查;企业反感的,大都是嫌检查组太多太滥;嫌检查组大都以改革前的旧规程裁判今天的新事物;嫌检查组成员素质差、胃口大、心贪;嫌他们嘴说招待从简但食宿烟茶稍有不周就会立竿见影;嫌他们名曰支持改革实则罚款提成,中饱私囊。
(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