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那闪光的乙焕花

——记铜川静电石厂厂长张智勇

2023年08月15日

在煤城铜川,张智勇可谓一个传奇式的人物。1987年上半年,他当铜川电石厂厂长时,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厂半年就实现利润8.2万元。他离开电石厂不到一年时间,工厂就亏损了16万多元。他二返“长安”后,仅7个月时间,不但扭亏,而且向国家上缴税利达70多万元。还搞成了西北地区第一个余热干燥系统。

张智勇1970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系,1975年4月调进铜川市电石厂工作,由一个技术员逐步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1937年7月,张智勇因故被调离电石厂。他走后,厂里生产经营没人管,产值月月完不成任务,事故此起彼伏,偷盗成风,赌博、酗酒成灾。一线工人不愿意千活,工厂月月亏损。当时,铜川市政府准备让张智勇去一家化工厂当厂长,省上也打算把他调到西安另行安排工作。眼看着一手干起来的电石厂乱成这样,张智勇欲留不能、欲走不忍,他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这时,厂里许多职工联名给有关部门写信要求张智勇回厂,一些老职工晚上还跑到他家里劝说挽留。此时适逢电石厂向社会公开为电石厂招聘厂长,张智勇决定参加投标。

张智勇在标书中写道: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我来投标就是想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上去。经过评核标书、公开答辩、民意测验,他以全部项目得分第一中标,1988年5月1日走马上任。

二返“长安”后,张智勇首先打破了用人界限,在企业内部实行层层招标,不论干部还是工人,只要有组织能力、懂业务、善经营,都可以选聘到领导岗位上。新聘任的科长、车间主任一律实行将选兵、兵挑将的双向选择办法,把机关人员由48人压缩到31人,未受聘的机关工作人员和车间职工一起参加车间组合。他把厂里的43名富余职工作为计划外用工,每月只发80%的工资。为使优化组合能长期搞下去,张智勇亲自拟定了《优化组合试行办法》,每季度搞一次。凡第二次未被组合者,只发60%的工资,第三次来组合上的,只发40元生活费,责令本人3个月内自行联系工作。

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定额标准,张智勇和生产科的科长借搞义务劳动的机会和工人一起千活。经过多次卡表计时,把装料、运料、破炭、筛选等每道工序所用的时间、干活的多少记录下来,去掉多余无用的功能和动作,把有用的功能编成网络图,再把网络图优化,找出最佳线路和最佳时间。经过多次测试,他规定一个工人每天连碎带筛须完成一吨的焦碳(原来每天只完成五六百公斤)。有的工人嫌定额定得太高完不成,张拉着车间主任,生产科长亲自去千,结果不紧不慢6小时就完成了全天的定额指标,用事实改变了过去多年的膨胀工时。在此基础上,张智勇还在耗电量、合格率等方面完善了奖罚制度,使工厂的生产大幅度上升。

他带领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协作,先后为富平电石厂、澄县电石厂、徐家沟矿电石厂设计施工、培训人员,增加企业收入5万多元。他和其他几名科技人员还在本厂自行设计安装调试成功了西北地区第一个余热烘干焦碳系统,不但提高了电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消除了污染,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而且使得生产一吨电石节电100度左右,全年节电70多万度。价值6万多元。本报记者 周新安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1/26/05568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