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第二职业”的震荡

2023年08月15日

目前,从事“第二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结构。愈来愈复杂,范围和规模也越来越大。据调查统计,西安约有10%左右的人从事“第二职业”。

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层次不一,已从起初的工人、营业员、列车员发展到今天有行政干部、科技人员、医生、教师、部队干部及战士、大学在校生等各业人员。这些人有的靠一技之长自行其事,有的与别人合伙经营,也有雇用“小工”,自做老板的。从业项目则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既保住本职工作又干好“第二职业”是这些人的共同心理。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大都是本职工作岗位上的“能人”,既有“冒险精神”,又“考虑长远”。他们不愿彻底同本单位脱钩,不停薪留职也不与单位签定离职合同。

从“业”时间不一,见缝插针是这些人的特点,有的人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后;有的人是在上班去“照个面”后,也有些人钻单位的空子一星期两三天甚至四五天都在从事“第二职业”,还有些人把本职工作委托给他人(有时给报酬)腾出时间搞“第二职业”。

究其“第二职业”大军的崛起与壮大之因,首先应该是:

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的发展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更为尖锐,国外或发达地区人们的现实生活及国内高消费的刺激使人们要求改变现状,于是便运用多种方法寻求各种途径靠一技之长或兼职来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促使人们加入“第二职业”行列的主要因素还有“第一职业”与“第二职业”所输出的劳动和获取的收入差距悬殊。有些人认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所得并不是自己劳动血汗的真正价值,往往同样时间内所输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报酬收益不一样,觉得从事“第二职业”的收入多寡是自己劳动态度和知识技能的直接体现,是较为实际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第二职业”的发展、发达既为市场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活沃了商品市场,也使一些人找到了施展才能、运用知识技术的场所和机会,锻炼了能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第二职业”的发展给正常生产和管理带来了困难和不良影响绝大多数“第二职业”者往往偏重于“第二职业”,用尽量多的时间去从事“第二职业”,较少重视或设法使本职工作尽善尽美,常常不顾单位的生产、制度、纪律等,甚至与领导抗衡,不服管理,给生产和管理秩序带来严重影响.

也有一些,“第二职业”者不按国家的政纪、法令、不顾社会效果只图个人利益而违法经营,进行坑、蒙、拐、骗等,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损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职业”已经是现实存在并给社会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震荡。我们就不能任其自由发展。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或者规定,把从事“第二职业”的人们约束在一定的“度”以内,使之于国于民于个人均有利。这样,不是更好一些吗?张贵宝?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9/2/1989022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2/25/0561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