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冶一公司镇江工程处三队职工食堂炊事班,连续10年名列全公司五十多家职工食堂之首,深受职工赞扬。这所食堂之所以能取得成绩关键是老班长、老劳模于海昌对工人有深情,食堂管理得法。
于海昌干炊事工作已有26年了。为了提高饭菜质量,他可真是没少出力。去年,施工队伍初到镇江,炊事班的10人要做全队400人的饭,其中有不少是南方籍职工。做惯了北方咸辣特点的饭菜,要做出适合南方人口味的饭菜,这可给炊事班的同志增添了难处。于海昌和其他炊事员克服困难,多方采购,增加饭菜品种花样,每顿饭保证不少于7种菜,有时多达12种。主食的各种花样也受到职工的称赞。
去年8月份,镇江的气温高达40度。工人们在施工点作业,太阳晒、热风吹,脚手架上水泥钣、铁板、晒得烫手.这时,于海昌又和炊事班的同志,把绿豆汤送到施工现场,还为职工做了许多可口的凉食。梅雨季节,工人为为了赶进度,冒雨作业,连续十多天,炊事班都把热辣汤面用保温桶送到工地。今年初天气寒冷,为保工期,工人连夜加班,炊事班每天要做五顿饭。平时,于海昌就住在食堂,不管是上夜班的工人,还是跑长途的司机,只要有人来,他都会把准备好的饭菜拿出来。50多岁的老放线工顾夏成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可他每天下班最晚。于海昌留心到这一点,为他特意留下一份米饭。近几年,于海昌发现工人吃饭比较讲求质量.他不怕麻烦,用小锅炒菜.
于海昌积几十年的经验,深知食堂能不能办好,关键在管理。所以,他规定:炊事员一律不准给自己的家属卖饭,不得给亲友卖生食,不得搞特殊化。为了让工人们能吃上好菜,他还规定炊事人员吃菜都由专人打成份。每天卖完饭他把大家叫到一块,当面清点饭、菜票。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派人到远郊去采购,做到手续齐全.他还经常到市场上了解行情,做到心中有数。食堂按日清库、盘点,盈出部分都用于改善伙食上。
为了提高饭菜质量,他还组织大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并派人轮流到陕西、镇江一些饭店去学习,掌握南北各地风味的烹调技术.
于海昌把食堂办得这样红火,很快出了名.总公司让他去当伙食科长,工程处让他当总务科长.他却说:“我是耍菜刀的,干炊事工作合我胃口。”照他的说法,他还想再干十年呢!
(刘纪生 虎崇森)题图 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