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光明的事业”

——西北电建四公司渭河电厂二期工程施工札记

2023年08月16日

出古城咸阳市,沿东北方向行20多公里,你就会发现,在渭河旁边一望无垠的麦田中,突然冒出一排排整齐的工房和丛林般的脚手架。这便是省政府为解决我省电荒,集资7亿元兴建的计划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的渭河电厂二期工程。

曾在山东齐鲁乙烯热电站建设中取得出色成绩,并被评为陕西“十大新闻单位”之一的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公司,承担了主体工程的建设任务。于是,从龙年5月起,一场为“光明”而战的事业在这里拉开了战幕。

正规军的游击战

条件之差,出乎意料之外,摆在他面前的,除了近千亩坑洼不平的农田外,其他几乎都是未知数;资金是挤牙膏式的,难以保证;图纸,仅带有参考性质,尚未出齐……但完工日期却难以更改,为缓解电荒,第一台机组务必于1990年底投入运转。

能按时完成任务吗?人们心里在打鼓。但是,“为了减少陕西因缺电而有可能造成的上百亿元的损失,就是赔钱也要干。”看来,公司经理们的决心在某种意义上解答了人们的疑团。怎么办?在各种困难面前,他们只能面对现实,独辟蹊径,他们改变传统的作战方法,用“正规军”打“游击战”。铁路未通,他们将大件设备拆开,用汽车拖讲工地;没有水,他们便自己动手打了18口井;设计院送来的是参考图纸,他们边干边等设计;近千号人吃饭的食堂,用临时搭起的工棚代替:没有宿舍,先向附近村民租赁;尽管新落成的办公楼的天花板上尚有水珠,领导班子就在里面开始了指挥……

要向陕西父老交一流工程

由硖西这样的穷省来集资办电,自然不会象由国家投资的单位那样富有。这个工程没有“油水”,影响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是可以想见的。但公司领导并不感到吃亏。因为他们唯一想到的是要向三秦父老交献优质工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上马,他们就向职工进行“创一流工程”教育,开展“党员模范工程”“青年优质工程”等争先创优活动。存管理上,公司划小核算单位,让分队和科室将质最、安全指标层层承包。工地上还实行四级验收制度,将各队质检员收由公司管理,赋予他们质量。安全否决权。二队在浇注厂房基础柱头时,发现图纸串应放置的9根钢筋只设计了7个,但此刻已告完工。于是,他们立即请示总工程师,重新返工,补上了两根。经检验,他们主机房柱头优良率达94%,浇注的地板优良率为90%以上,大大超过了规定的要求。

上下拧成一股绳

工程从开工到现在仅仅一年,按常规也仅仅是准备阶段刚完,而四公司在这段时间里不但完成了准备工作,而且克服原料短缺,一些村民干扰等困难,基本完成了主厂房、汽机房、储氧间、冷却塔等主要设施的零米以下工程,工作量计600多万元。原因是什么?据了解,是这个公司的人心齐,千劲大。用他们的话说是“上下拧成一股劲”,负责这一工程的公司副经理徐尚阁,从一开工到现在都吃住在工地上。有一天晚上他在上工地途中不慎掉入沟中,脚脖子歪了,他贴上伤湿膏,一瘸一拐地又上了一线;书记汪胜年阑尾炎发作,他不顾疼痛,吃点药就“泡”在职工之中。这也算是“上行下效”吧。去年盛夏主厂房开挖时要排水,12位工人躺在土沟里焊接排水管,身上的汗水把身下的土都和成了泥巴。一位当地农民说:“你们这些人干活真不要命!”搅拌机过去一般每日打浆500来方,现在4号机已实现650多方,前不久又创造了每班857方的公司最高成绩。对此,公司领导也受到了强烈感染,敲锣打鼓给他们送去喜报和奖金。

也许,在光明事业的开拓中避免不了会出现阴影。在采访结束时,徐尚阁副经理告诉记者,由于资金和原材料不足,对施工也有较大影响,但比起他们的决心和干劲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相信,经过四建工人的辛勤劳动,一座崭新光明之城将很快矗立在人们面前!

本报记者郝振宇

本报通讯员 聂建明 薛强国 彭道安

?

上篇:没有了
下篇:陕棉二厂准备车间二级分配受欢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6/29/05807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