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秋
筵席座位的安排是有讲究和传统可依的,并不象平常那样,只要把年长的、资格老的,地位级别高的在最舒适的座位安顿好,然后大家再杂七杂八地落座,便算完事。
事实上,筵席座位安排足极有讲究的。
室内以“东向”为尊。古代地广人稀,居住面积宽敞,有身份的人的住处多是堂室结构,即前为堂,后为室。堂大,专作交际用;室小,住人、祭祖或待贵客至交。清学者凌廷堪在《礼经释例》中说:“室中,以东向为尊”,顾炎武亦如是说,东向,即坐西面东。第二尊位是“南向”,即坐北面南;其次是“北向”,坐南面北:最卑的位置自然是背东面西的“西向”座位了。依此看待鸿门宴座位的排法,司马迁的记载是不错的:“项工、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是主人,是霸主,自然坐在最尊贵的西边这个座位上,张良在众人中地位最卑,东边这个位子,非他莫属。
那么在戏台上,皇帝老官儿生北面南,文臣尊。却站东面西,赳赳武将反而“盘踞”在最尊的西边,这是怎么回事呢?凌廷堪告诉我们:“ 堂上,以南向为尊”。皇帝坐北面南,他的左面是东,位尊;右面是西,次之。故俗话说,天子高来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
以上传统的堂室座位安排,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书上也有其它变通坐法的记载。
现今社会上惯常采用的席位安排有两种方法。一是分“上下首”法,上首,背墙面门,最尊贵的宾客坐;下首,面对上首,主人坐,此处位于上菜口,便于招呼上菜及指挥服务员有关事项。另一种是主客并坐法,不分上首下首,主人和最尊贵的客人并肩坐在一起,其它客人坐在另外三面。实际这倒很好,既省了许多繁文褥节,又便于宾主间劝酒布菜,促膝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