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智才 本报记者桂维平
时下,在茫茫千里的铁路运输线上,大肆盗窃铁运工业原材料案件屡屡发生,已成为危害铁运正常秩序的一大隐患。一些不法之徒在铁路沿线三五成群地扒车行窃:哄抢钢材……据西安铁路公安分局统计,仅去年下半年共发生工业原材料在运途中被盗案件46起,直接经济损失近40万元,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直接危害着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吃铁路”之剖析
据调查:在铁运线上盗窃工业原材料的犯罪分子中,主要是专“吃铁路”的流窜犯和居住靠近站段、有便利转赃条件的铁路沿线的农民。在已破获的此类案件中,流窜犯作案占65%;农民占28%;城镇无业人员和职工占7%。
“吃铁路”现象何以愈演愈烈?笔者经过随案跟踪调查,发现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因素:
一是畸形的金钱欲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时下盗窃工业原材料已不是过去的所谓“饥寒生盗贼”,而是以此作为发财致富的门路和满足物欲的捷径。流窜犯窜上铁路大捞一把,行盗得逞后便挥霍无度。那么,安分守己的农民为何这般?一位农民案犯道出了“天机”:“靠人均一亩地,就是汗水摔成八瓣也成不了万元户。”
二是销赃渠道多,废金属收购失控。过去的工业原材料统一由物资部门经营,现在是国营、集体、甚至个体都经营此道。一些金属物资部门从不问货物来源,只要有利可图,就与犯罪分子进行地下交易,一些废品收购部门,名曰收旧利废,实行销赃倒卖之实,充当赃物销售的经纪人。西安市永乐路吴宝珠所经营的个体废品收购站,多次以中介人的身份替犯罪分子销赃,从中渔利。加之目前有色金属材料的供需矛盾突出经济秩序混乱,为犯罪分子转手销赃提供了条件。西安市区某冶炼厂为了获得铝锭,竟出车派人到作案现场收购赃物,然后拉回工厂投炉熔化,重打标记后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三是铁路运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给犯罪分子有隙可乘,铁路货运要经过装载、编组、运行、到达这一复杂的作业过程。在运途中,物资多处于无人看管或看管不力的现象。一旦被盗又不能及时发现。到达终点站发现时,往往是时过境迁,难以侦破。铁路实行运输保险业务后,货主发现货物短少时只顾索赔,而忽视向铁路公安机关报案。
“吃铁路”之忧思
铁运线上盗窃工业原材料的犯罪活动如此猖獗,已不仅仅是铁路部门的治安秩序问题。尽管西安铁路公安分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突击整顿并追回价值30万元经济损失。铁道部公安局亦对陇海线进行了重点整顿,但由此所引起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问题,却更显得刻不容缓。
其一、仅靠“管长不管宽”的铁路警察,是不可能使铁路秩序长治久安的。要刹住“吃铁路”的犯罪活动,需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综合治理对废旧金属收购行业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对工业原材料的交易活动要严格控制、逐步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铁路沿线村民的法制教育。如果没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行动,综合治理,那么暂时突击整顿后的铁路秩序还将会出现反复局面。
其二,铁路公安机关的有限警力和交通工具已不能适应日趋严竣的铁路治安形势。案发较多的武功车站派出所,管辖7个车站、铁运线70公里,但仅有28名干警,不要说象过去那样对货运列车“列列检、辆辆查”,就是处理已发生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已使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该所管辖范围涉及一市三县一区,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当案发后,干警往往是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前往勘察现场,而罪犯早已逃之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