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铁一局五处安康指挥所全体职工,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钱后,不盖办公楼,缓建宿舍楼,先搞基本建设,增加了企业的后劲,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创出了生存发展的道路,连续4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日前,被铁一局树立为“艰苦创业的一面红旗”。
改革、开放、搞活以后,不少企业发展了,有钱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弄掉了,买小汽车,盖办公楼奢侈成风,用经济手段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五处安康指挥所领导干部没有被这种风吹懵,他们始终坚信,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多年来,他们在不断向职工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同时,更注重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在工作中,他们深入一线,哪里最艰苦,最危险,那里就有他们,子女的招工、就业排在工人的后面,奖金比工人拿的少;住房也比群众差。患有二期矽肺病的指挥长杨秀祥,把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了工人住,自己住进内有顶柱外有挡墙的危房。
领导干部的行动带动了工人。工人们说:“只要干部能艰苦奋斗,我们就能跟着他们创家业拼命干。”安康水电站一号灌浆洞工程,由于地质复杂,塌方严重,三个施工单位三进三出,都弃之而去,五处安康指挥所接手后,工人们不畏艰险,以五、六十年代的施工工具(风钻、掏扒、撮箕)和一直保持至今的艰苦奋斗精神,运用少开挖,快衬砌的科学方法,蚂蚁啃骨头,战胜14塌方,提前一个多月完成任务,被誉为安康地区的“铁军”。
企业富了,有钱了,根据建设市场竞争的需要,指挥所领导提出缓建窝,不建办公楼,先买机械,把钱用在扩大再生产上。工人们的居住条件虽然都极差,但认为领导这种做法是有远见的。他们说:“没有后劲的企业是危险的。讨饭还得个篮篮,干工程就得买机械。”企业先后购置了一批自卸车、挖掘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后劲和竞争力量增加了。
(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