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雇工”到主人

——秦岭电厂燃运二分场记事

2023年08月16日

大凡在火力电厂燃运分场工作的工人,都嫌自己当煤黑子而力争调出。但在秦岭电厂燃运二分场,却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1986年以来,全分场180多名职工,不但没有一人要调出,反而有50多名外分场的职工先后来这里挂号争当“煤黑子”。

分配中的凝聚力

1984年,李保群担任了分场主任,迎接他的是几十份请调报告。长期担任班长的李保群笑了,他早在基层就清楚地掌握了请调的“病根”——奖金的分配不公。

经过反复思考,1985年,李保群推出以出勤计奖的新分配法。他没料到这样的结果是出勤率高了,却不出活。工人们上一天班拿一天的奖金,一些人磨开了洋工。1986年,他又推出按完成工作量的累计累加计奖的“工时计奖法。”此法虽然灵验,但因设备缺陷的检修工时,又有了失误。于是李保群再总结经验,第三次改革计奖法,用“百分计奖法”代替“工时计奖法”。这个办法把劳动纪律、安全、精神文明等项目一并按比例考核。结果工人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基本上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工作表现不同的人的差距也明显拉开了。一次大修,得奖多的人就拿到180元,少的只有3元,还有一分也没有得到的。这一来,奖勤罚懒在这个分场真正兑现了

分配中的透明度

李保群说:“既然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就该公开,省得猜疑。”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从分场到班组再到个人,考核分配和个人经济帐一律公布于众。他还规定,主任不得高于班长的平均数,班长不得高于本班工人的平均数。他说:“当干部吃点亏没啥。有这点牺牲精神,工人才会心服口服。”这样一来,人们气顺了,无形中增加了向心力。

“燃运”人的自豪感

这几年,燃运二分场的变化可算不小。他们自己动手修建了浴室、休息室、洗衣房,人人有更衣柜,还种了几百平方米的草皮。职工们在这里打球娱乐,这里成了一个点缀着绿荫和花香的世界。“煤黑子”不黑了。

不仅如此,分场给职工更多的是关心和理解。燃运工找对象难,场里就专门设了“红娘奖”。一位工人和母亲被大面积烧伤,分场干部前后奔跑,借了7万多元解决医疗费用,终于使母子二人转危为安。这件事使职工深受感动,他们骄傲地说:我们“燃运人”,不是雇工,而是主人!

如今,这里奖旗和奖状挂满了荣誉室。这个分场的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日翻车量由过去的不足百节提高到200节,连续三年被评为局、厂级先进单位。荣誉感已在职工心里树立起来,他们不再叫自己“煤黑子”了,他们说:“我们是燃运人!”?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8/24/0589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