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最近笔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这样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大凡企业经济效益显著者,都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红头文件”,征集为企业经营者立传编书的文稿,当然附加条款是收取“一定”的编辑费。搞得企业进退两难、哭笑不得。为此,笔者罗列现象二三:
其一,这些主办单位往往冠以省、市党政机关、乃至中央某部委的“红头文件”,要求企业积极参加《优秀企业家传》、《改革精英》等书籍的编纂。这些并非正式出版单位的部门为何对著书立说这般感兴趣?尽管“文件”说得“天花乱坠”,道白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为了个“钱”字。
其二,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趁机给自己“扬名”,不惜慷公家之慨,聘作家,出稿费,再付上一笔为数不小的“编辑费”,以迎合上述杂牌“出版商”的胃口。于是,厂长(经理)的“改革之举”就汇集成册,时儿还配以他们的大幅“标准像”。对此,职工群众议论纷纷,意见甚大。可乐于此道的经营者却说:“这是提高企业知名度。”
其三,既然是著书编册,那些名义编委们却很少过问书稿的编辑,而是挖空心思找门子,找几位有影响的领导题个词、写个序,为集子“增色添彩”,并美其名曰:“领导重视”。
笔者以为,在“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的今天,上述现象亦应引起有关领导及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