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机 床 神 医

——记西安仪表厂工人叶培根

2023年08月16日

惠焕章

“——喂,小陈吗?我是叶培根,你的床子变速箱可能在近期要出毛病,你留点神。”“好的。”小陈放下电话,不几天,果然变速箱的齿轮宣布“罢工”了。

一叶师傅,请帮个忙!一位同他年龄相仿的老工人面有难色地站在叶师傅面前:“那个破床子,我们四人折腾了三天,还是找不着毛病在哪里,您给看看吧!”“不用看了,你查查床头箱。”这是叶师傅大老远从车床声音作出的判断。老工人领着弟子们按照叶师傅的指点,很快查明了症结所在,果然是床头箱。

叶师傅的“神”真是名不虚传。一位工程师感叹说:“叶师傅,不简单,哪怕跟他干一次活,自己的无知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但是,放牛娃出身,只有扫盲班文化程度的他,是怎样练出这手超凡技艺的呢?

二十六年前,他从北京调到西仪厂,多年的“牛郎织女”团聚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分配的是机修车间,修车床。那一个套一个大大小小的齿轮,一堆又一堆的螺钉螺帽,直看得他眼花缭乱,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那时他已经是七级工了,在北京搞建筑安装,技术上谁不服气,人民大会堂、北京展览馆、历史博物馆,哪一个他不是一马当先,立下了汗马功劳。调走时领导哭了,心疼得象挖走身上一块肉。可现在呢?什么也千不了,工资却比别人高……他的心神不定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样可以混到退休。”

可这能对得起组织?组织把他从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七级工,花气力从北京调到妻子身边,难道就是让他变成个大闲人?他心头一热,浑身来了一股劲,索性家也不回了,去车间……从那时起,他完全变了个人,把自己从七级工的位置降到了学徒,虚心向人请教,积极投入实践,白天搞不懂的,就加班加点,带回家琢磨,半夜三更捣咕,咬着牙,硬是把一个个难题解决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修了一台336K型六角车床,试车时,对方惊喜地叫道:“不瞒你说,这床子好几位师傅都修过了,我们正准备打报告报废,没想到你把它修得比新的还顺手。”

他更加勤奋,对自己要求更高了。他文化低,底子薄,工程师、技术员、师徒们、儿女们都成了他的老师。他还购买了300多本专业书籍和文化教材,做了20多本学习笔记。从扫盲班、小学、中学,直到对国外一些机床高科技资料也能看懂了。

1988年,“西仪横河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各项开业准备工作进入紧张阶段时,不料由日本引进的三台KG—10(SP)型干燥炉的说明书丢了,负责业务指导的日本专家小林先生,依着自己的印象安装了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人们将叶师傅请来。叶师傅看了机器后,凭着精深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顺顺当当地安装好了。在场的中国人惊喜,日本专家更钦佩。

二十多年来,全厂1000多台车床,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凡经他手修理过的,他都记在心上,对每一台的特点、进出车间次数及日期都能说得不差分毫,就象一位高超的医师,满脑子机床的“病历”档案,不仅能及时预测每台的“发病”日期,而且只要一提哪台出了毛病,十有八九能说出“病”之所在,“医治”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机床神医”的绰号就这样传出去了。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09/12/0592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