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春·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给企业带来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大推动。
这几年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公认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现了断档现象。正如一些职工所说,“厂长(经理)不到位,(党委)书记怕越位,工会组织难到位”,有的企业还互相扯皮,踢“皮球”,致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不连天,下不挨地,悬在半空中。二是由于宣传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片面性:讲原则、讲理想、讲信念、讲奉献、讲主人翁地位少了,给职工的思想带来了迷惘和混乱。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格调低。对职工要求松了,认为能完成任务就是好职工,加之一些干部怕被说成“卖狗皮膏药”,便用哥们儿义气和哄骗手法对不合理要求迎合迁就,以为“大道理让人讨厌,小道理用来灵验,歪道理使人喜欢”,因而用实用主义或消极办法去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四是一些干部的腐败现象,诸如“官倒”、以权谋私等等,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副效应。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认识问题的目的在于拿出对策,解决问题。要切实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前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进行认识上的拨乱反正,恢复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这些都离不开政治思想工作。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其生命线的作用并没有变。这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能为其他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坚定人们的革命信念,振奋人们的革命精神,能使人们奋发向上,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这里既有生命线的作用,又有服务性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我们要克服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雨伞”,解决晴天想不到的状况,克服糊涂认识,自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动真的,来实的,切实抓出成效来。
二、理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要明确厂长(经理)的“中心地位”和党组织核心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理顺党政职责。在企业仍要坚持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要结合生产经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资金、场地等物质保障工作,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条件;企业党组织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全面负责,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并把其作为中心任务和首要职责;党组织负责人要以主要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并要改变兼任副厂长(副经理)的做法。
三、坚持正确的导向和总基调。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的实质是其社会价值取向,它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途和效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导向只能是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把开展“四项基本原则”、爱国主义、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献爱精神等内容的教育作为总基调,从而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这几年,我们的一些企业为了“紧跟”,重视了不能入心入脑的教育,忽略了净化人的心灵,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四、做思想政冶工作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应当看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短期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的企业不能局限于暂时、局部地去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不能用功利主义的指导思想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以做经营管理中的思想工作来代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要注意解决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即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在方法上要常抓不懈,党组织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分时期分步骤地制订出规划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系统性、基础性和理论性的政治教育;在组织上,要稳定政工干部队伍,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并且对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予以必要的制约,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后劲。
五、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言行一致,以身做则。这些年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苍白无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本身不能树立楷模作用,不能言传身教,取信于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从”,也确是这番道理。我们作领导工作的,一定要做到要求职工做的,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以此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