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庆
今年学潮、动乱之后高校招生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记者得到特许,曾到神秘而戒备森严的陕西高校录生现场作过采访。
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录生人员由电脑信息显示始,要经过考生档案调配室认可、学校录生组审查筛选、招生办检查组审核、计划处办理录取手续、省招办主任签字同意,才能向选中的考生发出录取通知书。在“走后门”之风盛行时期,高校招生受的影响一直较小。眼下力倡廉政,惩治腐败,弄权作弊者要想“出六关”实非易事。一位来自北京的高校录生人员说,他今年来陕录生没有一个人塞条子说情。上海同济大学一位录生人员说,他亲眼看到省招办一位官员将在门外接到的一把“纸条”看也没看就撕碎扔进办公楼纸篓,省招办主任王若荣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今年应试得四百一十九分,距文科录取分数线差四十多分。尽管夫人要求物色一所高校就读,但他决不能“开方便之门”。
据了解,今年国家教委调整高校专业、压缩招生人数,陕西较原定计划少录考生一千多名,因此“高才生”集中于名牌学校的比率亦更高。清华大学在陕实招学生65人,平均成绩584分,总分在600分以上者17名。今年实录44人,平均成绩598.7分,总分在600分以上者21名。该校录生组孙学伟称,这说明北京动乱和暴乱平息之后,考生及其家长对首都局势是放心的,我们对所录新生的德、智、体诸方面,也是很满意的。
记者在考生档案调配室看到,招办人员与高校录生人员争辩、呐喊,讨价还价,展现出一幅人才交易市场的生动图景。西安庆华中学应届毕业生李霖以647分成绩成为今年陕西高考“理科状元”。他原想“子承父业”报考设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专业,但估分偏低报考了长沙的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李霖父子为改变志愿表四处奔走,两校竞争相持不下,省招办从中协调也无法改变法定的“六亲不认”的“报考志愿卡”。
在陕西,考生填报志愿表——希望未来就读高校及专业,是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首批填报的四所名牌院校又是同时照考生第一志愿提取档案的,这就往往造成过多的考生争报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一些成绩较高但不愿服从分配的考生在竞争中失利是常有的事。临潼县有一位叫江立勤的考生成绩为602分,就因为所报第一志愿上海复旦大学将之刷掉,而成为“死档案”。天津大学(即清光绪帝御批之“北洋西学学堂”)赴陕录生人员史宇文、杨忠直闻讯,连夜挂电话与该生及其中学校长联系,调整招生计划,录取了这位高才生,变“死档”为“活档”。
省招生办公室人员称,今年军事院校在陕招生颇为顺利,较原定计划多录取了二十名考生。在记者到达录生现场——农民画乡户县时,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南京通讯工程工院、中国空军导弹学院等军校录生人员均已满意地离去,
被称为生源“困难户”的农、林、水、地、矿、师等院校已有部分改变了窘境,分别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人数颇众,为录生者提供了绰绰有余的选择前提。以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四所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为第一志愿的考生仅占其招生计划的二、三成。录生人员说,这是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工作条件差、待遇菲薄、生活清苦所致,他们决定坚持录取热爱本专业的考生而不拘泥于省招办划定的分数线;同时扩大定向委托培养(考生与未来的接收单位签订合同),扩大招生地域,以解决学生大学毕业分配流向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