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用户欢迎的黄河牌彩色电视机和黄河牌电冰箱,现在已飞遍神州的千家万户。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驰名中外的两个名牌产品的生产线的主要设计者,就是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高级工程师杨万林。
1983年,随着军品任务的急骤减少,西安黄河厂决定尽快组建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从而摆脱困境,造福人民。当时厂里既无生产线的设计资料,又缺乏经验,加之同行有关厂家技术封锁较严,给线体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杨万林急企业所急,毅然接受了线体设计任务。为了收集资料,他7天跑了京、津、沪、浙四个省(市)区。在京津地区出差期间,他白天与有关厂家和外商洽谈,熬夜整理资料。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安静的环境,他特地住进一个人防工程改作的旅馆里,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一连干了三个月,竟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返回西安后,他立即和同事们投入了生产线的设计、安装工作。从与外商谈判到设计、制造、安装,仅用了短短的8个月时间。1984年7月,西北地区第一家年产15万台彩电的生产线正式剪彩投产。
由于黄河彩电在结构、工艺、布局等方面的先进性,吸引了全国众多的厂家。近年来,黄河厂设计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应邀为杭州、昆明、兰州、桂林、海南、广州等地的兄弟厂家建10余条生产线,产值达1200余万元。在这些生产线的援建过程中,都是由杨万林承担主要线体的设计任务。
1986年,黄河厂开始筹建电冰箱生产线,由杨万林担任箱体预装线和空中悬挂线的设计安装任务。设计箱体预装线时,几乎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他便借鉴彩电生产线的传动方式和原理进行设计。发泡计备是从意大利引进的,为了抢速度建成这条生产线,杨万林边摸索边干,终于独立将这一设备安装完毕。外国专家来厂察看后,满意地翘起了大拇指。
后来,由杨万林等人组成的技术小组又南下福建泉州,应邀为兴建中的天泉电冰箱公司装调好设备,并试制出了合格的产品,使一家外商向该厂敲29万美元竹杠的企图未能得逞。天泉牌电冰箱试产成功了,杨万林等“黄河人”精湛的技术深受该公司的赞叹。这家公司提出愿以月薪500元留住他们。杨万林不为高薪所动,他说:“是黄河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我们应为黄河厂振兴出力!”
杨万林今年56岁,内蒙古五原县人。他1955年毕业于内蒙第一工业学校,在黄河厂从事设计工作已有30余年,现任厂生产技术开发部设计室主任和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最近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采访中,当我们向杨万林表示祝贺时,这位硕果累累的高级工程师却说:“成绩是同志们一起干出来的。没有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我这只笔就是画出再好的图纸,‘黄河’产品也不会流向全国!”
(金辉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