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国劳动模范、省路桥公司施工一队木工班长宋绪斌身残志不残,20年来,他走南闯北,用一只半手参加了13座桥梁的建造施工,成为桥梁工地上一名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多面手。
1974年,年仅25岁的宋绪斌在施工中搞一项试验时,左手四个指头不幸被刨床切掉。伤好后,组织上照顾他去当现场看护,宋绪斌不愿吃轻省饭,决心在生产一线为祖国桥梁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因为断指,左手不能干艰苦复杂的活,宋绪斌便坚持苦练。他先是使用左手端碗、提水,进而练习用工具、工件干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硬是练得用一只半手能像从前那样熟练干木工活,又回到了生产一线,并当上了班长.
修架大桥木工班是个重要角色,在工作中,为提高工程质量、延长路桥使用寿命,宋绪斌大胆改进施工工艺,先后提出对大桥模板木质改钢质、将大桥传统的支撑稳定模板法改为夹木支撑固定法等改进办法,解决了模板的几何尺寸准确性、强度和模板变形等问题,特别是他亲自设计制作的箱梁预制封端新模具,解决了桥梁施工甲长期存在的质量难题。这些突破性的改进,不但在他所在的施工队使用,而且在省路公司被普遍推广。
宋绪斌还是修旧利废、勤俭节约的一把好手,在作业中,他总是将弯了的钉子砸直了再用,木板有短的绝不截长的。在他参与修建的13座大桥中,仅木材就节约150立方,折合人民币10万多元。通讯员 周仪杰 本报记者 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