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于常年在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的工作服,人们常用这四句话概括:“眼睛一看是烂的,鼻子一闻是臭的,用手一摸是黑的,穿在身上是湿的”。但权家河煤矿却改变了煤矿工人的脏、乱、差形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实行了是衣物公管。
该矿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因陋就简,建立起一套洗衣、甩干、烘干和缝补设施,实行矿工工作衣物公管。对于公管衣物的每个工人,编号并发领衣证。工人下班后,脱下又黑又脏又潮的工作服、鞋等衣物,放进自己的专柜里。然后由服务员拿去洗涤,烘干缝补,再对号入柜。第二天工人上班前又来持洗衣证领取。这样,克服了过去有些老工人领了新的续继用旧的,工作服烂得象百纳衣的问题,杜绝了因衣物不能及时洗涤容易诱发皮肤病、传染病的弊端。一些职工高兴地说:“我们不怕下井、就怕穿又黑又脏的工作服。现在实行衣物公管,我们能穿上温暖干净整齐的服装,干起活来也觉得心情轻松愉快得多了。”
(赵观进 杨抒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