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
秦腔新编古代戏《千古一帝》(第二部),以它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在摇撼着千万观众的心灵,使人们感到了西部艺术那种深沉恢宏壮美的个性和特质。
《千古一帝》(第二部)的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两千多年前这一段壮烈的生活,表现秦王赢政顺应民意、统一华夏的雄才大略和开拓奋进的精神。秦王超人的胆略和才华,在《千古一帝》的第二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然而,在那纷乱的战国时代,完成大业,谈何容易。剧作家在审视这一历史题材时,首先把着眼点放在秦王与分裂代表燕丹和楚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推动全剧跌岩起伏地向前展开。在这场统一与分裂、开拓与保守的斗争中,秦王赢政始终是斗争和历史的推动者。他统率官兵战斗在硝烟迷漫的常山郊野,不顾个人安危浴血奋战:在坑杀赵国十万降卒的紧要时刻,他能倾听安寿将军遗言忠告,以统一大业为重,赦免了十万赵国降兵。他的这种胸怀若谷的精神,为他日后得天下而赢得了民心。尤其在除秦宫内奸的斗争中,由于他的多智多谋,终于识破楚姬的真而目,并将计就计获得了战争的全胜,从而实现了华夏大地统一的愿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剧作家所塑造的秦王赢政这一艺术形象,必然要追求一种沉雄、壮阔的阳刚之美。在第一部里这种审美意识得到众多专家与学者的认可和称赞,在二部里这一审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显示出无比壮美的力度和苍茫的历史感,甚至有时呈现出一些悲剧的意味。如第六场秦王在除内奸时错杀了赵姬,就透露出一丝酸楚的悲凉感。秦王在这里有一大段唱腔,叹发出自己的苦愁和肺腑之言。唱得激情真挚,如哭如诉,使观众回肠荡气,不禁潸然。
这部作品不论它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都是高层次的,编导者所追求的决非一般的事件过程和浅层次的自然主义照搬,而是站在历史的和审美的高度,艺术地升华和再现了这段壮阔、恢宏的历史画卷,不失为一出具有西部美学特质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