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困惑的建筑业

一我省建筑企业“僧多粥少”现象透视(一)

2023年08月16日

本报记者 桂维平 通讯员 建文

自国家对基本建设规模和投资进行压缩和调整以来,我省建筑企业“无米下锅”、“僧多粥少”矛盾日益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据调查。西安市建某公司去年四季度以来,已先后给近2000名职工放了长假,每人每月只能拿三四十元的生活救济费,形成短期失业。另外,一些企业在职职工因没活可干而“窝工”,仅拿80%左右的工资。仅省建总公司所属建筑安装企业今年缺口施工量达100万平方米,相当于4亿元建筑安装工作量。

——困扰建筑企业的三大外部因素

第一,建筑市场宏观失控,乡镇建筑企业盲目发展,形成建筑劳务供过于求。据调查,我省提供建筑劳务的职工总数为79万人,按省计委编制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测算,将有50万人承揽不到施工任务。然而,大量的乡镇和个人建筑队,却纷纷通过名目繁多的贿赂手段与国营大企业抗衡竞争。致使发包方不仅压造价、压工期,而且要求垫材料,垫资金,拿回扣。据调查,省建一公司自1987年至1988年承建的15个建设项目,平均被压价5.4%。

第二,企业周转资金困难。据调查了解,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一是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省建总公司和西安市建系统累计有一亿元工程款长期拖欠,难以追回。二是紧缩银根,银行对一些以前贷款过多、无力支付利息的企业停止贷款。另外,我省基建资金实行全额信贷后,建筑企业的利息负担也随之加重。仅西安市建系统去年一年净付银行利息600万元。企业二旦发不出工资,就“吃”新的工程项目预付款,陷入一种难以自治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长过快。究其原因:一是原材料涨价。自1988年9月至今年一季度,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了两倍。据了解,西安地区9种主要建筑用钢材价格平均高出199%;砖、石、灰、砂等价格高出84%;120种水暖材料价格平均高出83%。省建一公司一队承揽草滩农场一项66万元的工程,涨价后各种材料费合计多支出21万元。由于是“包死”工程,涨价造成的损失均由建筑单位负担。二是职工工资和各种政策性贴,相对于企业经济效益也增长过快。省建总公司和西安市建系统去年工资实际支出比原定额高出98.53%。三是各种社会摊派也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据调查,仅省建一公司去年1至8月份社会摊派17起,金额达13.75万元。此外,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劳保人员及60年代下放人员的工资和补贴,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仅省建总公司系统负担的上述人员累计达4.2万人,全年约支出3000万元。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11/02/0600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