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水
全国第4届信鸽品评大会在上海召开期间,笔者慕名专程前往吴淞采访了中国养鸽界名宿汪顺兴。
“汪鸟品精良,当今世无双”。汪顺兴家壁挂满了全国各地鸽友们赠送的锦旗,桌上一座高2尺、重千克的纯银奖杯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第二届全运会开幕式北京一上海竞翔大赛的冠军鸽奖杯。在“文革”前举行的上海历届信鸽千公里竞翔中,汪顺兴的鸽子都进入了前五名。
应笔者之邀,74岁的汪顺兴回顾了当代中国养鸽史:30年代期间,北京、南京、广东和东北等地都有不少信鸽爱好者,但养鸽人数最多的还当首推上海。英国人当时在沪创办了名叫“SHC”的信鸽协会,但只许外侨参加。有个叫李海龄的医学博士不甘受辱,引进比利时种鸽,并在有3个国家参加的信鸽赛上,一举囊括前5名,为中国人争了光。李梅龄育成的鸽系被称为“李鸟”,延续至今不衰。汪老养鸽已有五卜个春秋了,他以日本军鸽和国内竞赛优胜鸽杂交,先后培养出“老桃花系”和“小尖嘴系”,他的鸽子飞行速度快,归巢率高,被全国十几个城市广为引里。
“世界及亚洲的信鸽大国是哪些国家?中国属于什么地位?”汪顺兴答:比利时是世界信鸽超级大国,这个仅有1000万人口的小国,竟拥有鸽会会员13万人,在世界最高水平的巴塞罗那国际信鸽大赛中,屡执牛耳。荷兰、西德的信鸽也属世界一流水平。在亚洲,日本、台湾、南朝鲜水平较高。汉城奥运会前夕。南朝鲜举办了一次有8个国家参加的信鸽竞翔对抗赛,台湾作家高王宏夺得第一,这是中国人在大型国际信鸽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国外养鸽条件优越,无论在鸽棚、饲料和训放环境上,我们都无法相比。特别是在放飞的运输过程中,国外都是用专车运送,饲料和水充分供应,而国内都是用火车托运,到放飞地点后赛鸽也被折腾得够呛,放飞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中国目前还不是亚洲鸽联会员,拿同等空距的竞翔成绩即归巢率与国外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
乘汪老谈兴正浓,笔者提出看看他的鸽子,汪老爽快地答应了。旁边的一位鸽友悄悄对笔者说,你的运气真好,汪老的种鸽不轻易示人,我们来过几趟都没见上。这时,汪老捧旨一羽灰底紫砂的雌鸽走了出来。这鸽子曾在甘肃疏勒河一上海的2424公里的大赛中获得雌鸽组第2名,有人出价到2万元,汪老也未舍得割爱。
细一端详,这羽鸽子果然不凡:勒鼻细嘴,体形优美,眼睛明亮有神,眼砂立体感强,双翅厚实,手感极好。汪顺兴说:保持鸽子的纯血统很重要,没有过硬的血统是很难飞出好成绩的。我主要采用老雄与小雌(下三代的)配对以得保持纯血统。
谈到养鸽界一些不良风气时,汪老说,养鸽子的人首先要有“鸽德”,有点名气的人更应该爱惜自己的名誉,支援鸽
种要有负责精神,绝不能把差的给人,更不能为捞线而弄虚作假,养鸽界要打破门户之见,全国四十万鸽会会员应团结起来,为提高中华信鸽的竞翔水平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