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过
李元鼎(1879—1944),字子彝,一字子逸,陕西蒲城人。自幼好学,喜爱文学。以出众的学业,补为县生员,被选入三原宏道书院就读。后赴日留学,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参与创办《夏声》杂志,为杂志社负责人之一。他经常以“礨空”笔名发表文章,抨击清朝腐败,宣传民族革命。1909年回国,在西安实业中学任教。1911年10月22日陕西举义,他参加秦陇复汉军政府工作,文告教令多出其手。后任陕西省教育司司长,创办学校,派留学生,兴办公益事业,颇多建村。1918年参加靖国军,任司令部秘书长。1928年应于右任之邀,任南京中学国文教员、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后相继任审计部副部长、监察委员、审计部长等职。1935年辞职回陕,潜心诗文。抗战时期,担任国民参政会一至三届参政员。1942年任陕西省参议会议长,领导议员为减轻全省群众负担,进行斗争;对闻名全国的西安“黄金案”,李元鼎不畏权贵,和议员秘密商议弹劾省主席熊斌。他的无畏精神受到陕西各界人士的称颂。1944年病故于蒲城家中,终年65岁。他忧国忧民,壮心不已,弥留之际,口占自挽联:“一事无成胡遽死,百年如寄自当归”。好友于右任先生挽道:
天留议席先生老;泪湿关门后死难。
那时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秋,挽联表达了他对李的悼念和对国家民族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