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读了宝桥厂职工在调资中先人后己,互相推让的报道,令人赞叹不已,精神一振。这种见名利就让,见困难就上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传统风格应该大加提倡。
这些年来,由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削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争名逐利的极端个人主义有所增长。不少单位每调一次资分一次房,评一次职称,就要闹一次地震,成了企业领导最头疼的事。宝桥厂的情况告诉我们: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职工的本身,而在于我们党的许多优良传统遭到了人为的败坏。我国工人阶级是具有高尚的精神情操的,问题是我们要加以正确引导,使其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二,要理直气壮地抓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在“一切向钱看”的资产阶级思想侵袭下缴械投降。现在不少同志只是强调客观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主观上本单位的工作,殊不知社会大环境正是由许许多多具体单位的小气候影响形成的。三,在具体措施上要切实地扶正祛邪,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造成一个学先进,赶先进,先人后己者光荣,自私自利者可耻的社会风气;同时也绝不能使那些高风格的同志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先进的思想遭到嘲讽,更不能使那些只要钱,不要脸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因闹得利。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面临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头,愿我们所有的同志都能够重温这个被淡化、甚至被摒弃了的口号,象宝桥厂的同志那样,做一个多手奉献,少于索取的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