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北国棉四厂劳动服务公司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残疾青年生活困难问题。几年来,先后安置了37名残疾青年就业。
该厂职工子女中有数十名残疾青年,家长为他们的生活操心,更为给孩子找工作发愁。四厂劳司利用自身比较灵活的经营机制,根据每个残疾青年不同身体状况,分别将他们安置在缝纫、包套、修理、服装四个劳动强度较小的生产组。为了培养这些年轻人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厂里专门聘请技校老师进行技术培训。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劳司脚踏缝纫机一律改换成电动缝纫机。同时,还在残疾职工占多数的班组广泛开展“班组家庭互帮”活动。
在国棉四厂劳司的热情关怀和精心培养下,这37名残疾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出色完成生产任务,每个人月月都有百元以上的收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马宪法 夏琮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