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浅谈篆刻艺术的起源

2023年08月16日

雒护君

篆刻,即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的字体一般采用篆体,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篆刻,是我们传统的艺术瑰宝,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结晶,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携带使用方便,而赢得人们的喜爱。

篆刻始于春秋,据历史记载,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即有印玺。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在官方和民间也普遍流行使用,并成为人们相互间往来取信的凭据。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为“玺”,官吏和老百姓的只能称之为“印”。这段时间文字是由籀书演变为篆书,白文的印面常有界格,其风格苍秀,字体笔画整齐,不呆板,结体方中带圆,其字妩媚而秀丽,艺术成就颇高。

汉至魏晋之后,篆刻之风达到空前盛行时期。印章的造形和雕刻技巧更加高超,由精而巧,由妙而奇,字体也多用小篆而过渡的缪篆。字体布局严谨,讲究平直正方,表现了浑厚古朴,外拙内巧,庄严典重的艺术风格。当时,有些军用官印来不及铸造制作,就由印工凿刻速成,这种印章刀痕明显,笔迹锋利,字形粗旷而雄厚,由于不加修饰,而兼生动奇巧,别有情趣,古人称“急就章”。这个时期的印章形式多种多样,有刻“日利”“长乐”“月利千万”的“吉语印”,也有印文两边或四周刻有动物植物花纹的“图案边印”;也有印面上没有文字,或只有一个姓字,多用鸟兽人物刻成的“肖形印”。私印多白文,间有半朱半白,阴阳结合。同时也有造形巧妙的套印,两套和三套印,一般是把印钮上的龟首兽头和龟背兽身分别铸刻成两个或三个印,使大空腹,小印嵌入腹篆象印内,如此套合起来,母抱子,子抱孙状,古称“子母印”或“子母孙印”。

篆刻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艺术,经历了从实用型逐渐成为艺术欣赏型阶段,发展到今天用途更加广泛,它不单是人们作为信验的凭据,而且在书画上,书报杂志,封面刊头上起着画龙点睛,丰富内容,装点美化的艺术效果,深受人民的喜爱。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国宝“丹丹”喜添贵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9/12/198912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9-12/07/0606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