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坤 康铁岭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育,又激励着多少后代的人们!
公而忘家者,古人、名人有典型,今人,凡人的王学忠又怎么样呢?
从单位到他家,骑自行车四分钟即可,然而他每星期仅沾家两三次。
非是妻不贤,父不慈,子不肖,家庭无温馨,也非他不眷念亲人,无儿女情长,他实在太忙了。
县石油公司经理的职任,使得他无暇他顾。
五年前,当他奉命调来县石油公司时,那里是何等的颓惨景象:荒草滩,烂泥坑,三排平房一条路,职工二十人,受过处分者便占五名。如今呢,高楼平地起,满目清丽满目新。他的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油库,今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他也荣膺省地县先进作工作者,省级端正党风先进个人称号。
称号来之不易,然而终于来了,这当然有他的聪慧和果敢的精神,更有运筹帷幄的大智在。但这种令人羡慕的智勇,在家庭问题上却愚弱得很。
六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本当他负起生活重压,可他顺势“走为上”,那重压不偏不斜,将他的妻子压了个正着。父亲七老八十的,他倒底尽了多少心?妻子身体不好,他究竟给了多少温存?孩子们因不常见他的面,竟隔生了,并直言不讳地埋怨爸爸不管他们,对爸爸常不回家很反感。平素,家里有他和没他一样,大年初一初二夜,阖家团圆少一人。少谁?少他,他在单位值班,妻子不高兴,他反倒笑吟吟:“油库总得有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他往往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今年夏天,两个孩子参加升学考试,全落了榜,孩子在家发脾气,说爸爸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就业和学习,他也
默认了。熟识人见到他的孩子待业,很是诧异:“你爸爸当经理,怎么也能为你们安排个工作。”可孩子还是待业。
谁无舐犊之情,谁无怜妻之意,谁无敬老之责,谁无持家之理。可这些人类爱怜之情意责理,在他的人生天平上,能占几多重量,非惟如此,就是对创造价值的自身价值,他又是如何个“珍惜”法?
去年夏日,上面通知他去榆林开会,当时他病得厉害,又发高烧又吐血,但他二话没说,硬挺着前去,颠簸了一千六百里,终于按时到达。开会十多天时间,他顾不得看病,返回途中,时值大雨,并听天气预报说,这是全省范围内的大雨,他又坐不宁了。行至绥德,车辆又是行路难,他一心惦记着洛南油库,便连夜给家里打电话,直到听说油库平安无事,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打了针。第二天下午五时,他刚回到公司,就有人告诉他,家里人放心不下,年迈苍苍的老父亲巳数次打问消息。自己不能照顾家里,还要家里人关照自己,他的面部掠过了别人不易察觉的复杂表情,但瞬间又恢复了平静。他央求同志们向他的家属保密,又立即抽身去县商业局参加竞赛会议,直到第三天晚上,他才步履蹒跚地回了家。
一看到丈夫的满脸病容,妻子百感交集:“家里的老人你不管,孩子你不管,连你自己也不管,你将公家的事认得真,好,你就把他们都带走。”
妻子抽泣着。他理解她,便以负疚的心情好言安慰,正说话间,弟媳从外地来,一见此情此景,也大为感慨:“哥,你当劳模就不要命了!”
正因王学忠不要命地干,成了省商业系统的劳模,单位也声名大振。他从省上开会归来,同志们将大红对联贴在他办公室门上:深化改革荣获光荣称号创新务实再夺来日新功
祝贺,鼓励,鞭炮声,鼓掌声,办公室门前煞是热闹。可这热闹,和他家中的冷清,又形成多么强烈的反差!他对自己家无暇一顾,对自己的亲人无暇一顾,可对别人呢?
全公司四十六名职工,他都亲自登门拜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就有四十一户,凡职工及其家属有病,或有了什么事情,他总是尽心安排或亲去探望;职工生活中某些必需品,他都叫公司给统一购买;职工的红白喜事,他总要亲自操持:尽力给职工子女联系上学和工作,撇下了自己的孩子……
这些,职工们看在眼里,也是心疼,为了增强经理的家庭气氛,他们也真会别出心裁,今年春,洛南石油公司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后,职工们特意将三串鞭炮送到了王学忠家。大伙儿说,你被评为省级先进,是光荣,咱公司被命名为省级先进,也是光荣,光荣光荣,咱们都光荣。
妻子看了学忠一眼,无限温存:“你要将公家的事看重,家里有我哩,甭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