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省纺织系统部分企业,面对不同程度的停产待工,积极采取措施,广开门路,妥善安置待工人员,从而稳定了职工队伍,使企业处困境而不乱。
下半年以来,由于纺织产品滞销,资金原料短缺,纺织系统的印染、毛纺等行业的部分企业,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产,有近11%的职工下岗待工。随着待工时间的延长,放假待工人员收入减少,引起了职工思想波动。这些企业发现问题后,及时收回放假待工过长的待工人员,组织他们学习时事政治和业务技术知识。第三印染厂中长车间,认真组织待工人员学习五中全会公报,加强对待工入员的思想教育,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1月份,这个车间完成的一等品任务超过了厂里下达的指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第二棉织厂组织待工人员开展“为厂分忧,推销产品”竞赛活动,先后推销价值17万多元的产品,缓解了产品积压和资金紧缺的困难。第一纺织机械厂有计划地组织待工人员维修机器设备,整修厂区基建设施,清扫环境卫生,全厂工作生产秩序有条不紊。咸阳纺织机械厂,充分发技政协和工会作用,由技协和工会统一在外承揽加工业务,然后由厂方按生产任务下达到车间生产,逐步改变了开工不足的局面,保护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该系统一些企业还采用清退计划外用工的办法,腾出生产岗位安排待工人员,力争做到停产不停工或少停工,把放假人员减少到最低限度。
目前,这些企业经过统筹安排,大多数待工人员有事做有活干,职工思想稳定,企业有了转机。 (吴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