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黄土地走出的摄影艺术家

——记陈宝生

2023年08月17日

孙红旗

1988年7月,一年一度的法国国际摄影节在法国海滨城市阿尔勒举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轰动这次国际摄影节的摄影作品,竟出自一位从中国陕北黄土地中走来的摄影家之手。他的作品立即被刊登在法国30多家有影响的报刊上,其中一幅《塑》被印了10万张明信片,也很快被抢购一空。

他就是榆林地区文联摄影工作者、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陈宝生。

走进陈宝生的居室,只见陈列柜中大大小小摆满了近百件奖品。还有墙壁上、茶几上、写字台上,那一件件金银铜牌,那精制的奖杯和那些各具特色的工艺品,无不反映了社会对他的艺术成就的承认并记录着他在艺术上艰辛跋涉的足迹。

今年50岁的陈宝生是在陕北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摄影家。为了创作出反映陕北人民勤劳朴实、勇敢顽强的精神风貌的作品,陈宝生几乎每年都要用五六个月的时间深入到陕北的农村、沙漠、草原之中,努力地寻找着乡村中富有时代感的美好画面。

在七十年代初的一天,陈宝生第一次在黄河上乘船旅行。进入秦晋两省交界峡谷中的黄河,水急浪高,八个艄公却无所畏惧,沉着而灵敏地操纵着木船在急流中绕过一个个巨石险滩……望着船工们隆起的肌肉和高大的身姿,陈宝生禁不住热血沸腾。遗憾的是,由于事先没有准备,陈宝生只能用双手牢牢地抓住船帮的绳索,无法取出相机拍摄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为了弥补这一损失,陈宝生又先后五次到黄河中乘船,事先把自己捆在船头,去捕捉黄河船夫那英勇搏击的场面。获奖作品《黄河船夫》就是这样诞生的。

在陈宝生的摄影作品中,以奔跑、跳跃中的马为素材的作品颇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他的《奔腾》在法国展出时,先后被世界各地的报刊登载了120多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拍摄出象《奔腾》那样具有时代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来,陈宝生跑遍了陕北高原的草场牧区,悉心观察,虚心求教;在表现手法上,陈宝生突破一般的一点透视的方法,大胆采用多角度的散点透视方法,使一张作品中既能表现出一马腾跃的雄伟气魄,又能表现出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从而使陕北人民的那种拼搏和奉献精神跃然图中。

四处奔走拍摄乡土风情的摄影家有很多很多。但象陈宝生那样,用半辈子的时间奔波于陕北那沟沟岔岔、大漠荒原、河流山川、牧场田园的人则不多见。仅在榆林地区,他就走遍了全区的12个市、县的214个乡镇。多少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他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多少个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的时刻里,他手持相机,静静地等待着中国西部大地上那美好的一瞬。

上篇:没有了
下篇:奔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1/06/0612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