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古城西安东北角的的康复路市场,是我省也是西北最大的批发市场,有摊位2500个,年经营额在1.2亿元左右,人日流量10万。康复路市场对我省城乡商品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但这里人员构成复杂,一些混迹于市井的不法分子掺假使坏,巧取豪夺现象也令人瞠目。
狸猫换太子。用假钱充真,其方法是,钱分两摞,两摞酷似,一摞为真,一摞系假,假摞上下两张为真。点货付款,摊主第一次点得钱是真钱,这里刚点完,买主便以一个极恰切的借口,巧妙地把真钱换成假钱。一天,两位广东客人来到一个蓝田县李姓卖药材专业户的摊位前,取了1000元的货,付款间,蓝田农民数完,广东客问:“对不对?”“对。”广东客似有怀疑地说:“钱摞子里可能有张100元,我再看看。”摊主把钱递了过去,广东客接钱后装模做样,眨眼间真假移位。卖主因刚刚点过,也就不再细看,回家后才知上了当。
硬讹。从别处买一些廉价货,随便走到一个摊位前,硬说是从这里买的,不换就打,边打边抢。1989年8月5日,一个长发小伙提了200多双质量极次的袜子,来到8管区一个摊位前,硬说是从这里买的,让其重换。摊主说:“你是不是把摊位和人记错了?”“把人记错了我就敢说是你?把你烧成灰我也认得!”市管会的人来了,也不能清断。正在这时,一个给做生意的送饭的人路过,凑上去看热闹,发现了问题:“咋,刚从车站天桥买的袜子,就来这里讹人!”市管会的人说“当真?”“不信把他的兜打开,里面有钱,钱装在饭盒里。”一看果真。
赖账。顾主买东西付了款,摊主说没付,你若不重付,不仅把你打伤,而且还要把你身上的钱全部抢走。一位大荔县客人来到一个河南卖鞋的摊位前,买了300多元的鞋,付完款提货就走,摊主上前一把将他揪住,凶煞煞地说:“哎哟不给钱就走,鞋是白拿的?!”相持不下,市管会和市场派出所的人来了也没有办法。这时买主突然想起,说:“我的钱有一张10元的,左下角写得有字,字是256,是用蓝元珠笔写的”,一查果然不错,摊主只好低头认错。
嫁祸于人。自己故意把自己廉价的东西摔坏,赖是别人碰掉,向对方高额索赔。其形式有摔眼镜、摔手表、摔酒瓶等等。劳改释放犯王××,在市场设摊卖面条,到下午7点多,天已见黑,面条还有大半锅,看卖完无望,便使出惯用绝招。他看过来一个农民,便故意将面锅掀翻在地,然后揪住这位农民:“你为什么撞倒我的面条?!”“没有啊。”“你还犟嘴,我这面条值200元,你赔!”农民不从,他举手就打,并硬从其身上搜去70元。
本报记者 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