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人的尊严觉醒的颂歌

一一看眉户悲剧《漂来的媳妇》偶得

2023年08月17日

陈孝英

所谓“漂”来的媳妇,是说张玉娥这个媳妇既不是自动“走”来的,也不是花钱“娶”来的,更不是武力“抢”来的,而是农村青年尚云冒着生命危险,与风浪奋力搏斗,从水中救上来的。一个“漂”字,为省戏曲剧院眉户团推出的这部作品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媳妇“漂”来之后,经人撮合,与尚云双双进了洞房。出人意外的是,花烛之夜,这对夫妻虽同房却并未同床,而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

何以如此?因为一一

玉娥觉得自己曾委身情人川贝,怕玷污了尚云的清白名声;

尚云认为自己若对玉娥先救而后娶,会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应该如何评价他俩的这种犹豫和选择?

有的评论者认为这是一种“陈腐的旧观念”,正是这种陈腐观念阻住了一对青年迈向幸福的脚步。

能不能转换一个角度,去作出另一种道德和审美的评价呢?

从尚云来讲,他的性格和形象主要是通过对玉娥的两次搭救完成的:第一次,他从水中救起玉娥,完全是出于一种见义勇为的坦荡襟怀;第二次,他之所以同意和玉娥成婚,仍然是为了继续搭救这位不幸落难而又孤立无援的弱女子。洞房之夜,他对玉娥的感情的主旋律显然是同情而不是爱情,因此,他拒绝同床,实际上是拒绝混淆恩恋关系,这正是人物崇高境界的闪光之处。尽管这其中难以排除“道德自我完善”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男子汉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剧作家、导演还是观众,对这种行动的态度只能是尊重和崇敬。

从玉娥来说,这时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撕心裂肺的爱情悲剧,惊魂未定,仅仅是出于感激,同时也迫于无奈,她决定以身相报。但此时此境,她的心情是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她既不愿背叛昔日海誓山盟的情人川贝,也不愿带着腹中的孩子再嫁,惟恐玷污了恩人尚云的一片真诚。尤其是当她弄清尚云不愿与她做真夫妻的原委后,感激升华为崇敬,矛盾的心情顿时得以释然。如果说玉娥身上确实还存在着某种旧观念的话,我认为主要并不表现在玉娥怕玷污了恩人的清白,而恰恰表现为她曾经出现过的那种报恩思想。作品揭示出人物身上的这种旧观念的局限性是符合这一特定性格的,但我又觉得,如果能将玉娥在同意成婚之前以及进洞房之后的矛盾心境,作更为细腻、深入的铺陈渲染,点明张玉娥是人,而不是书架上的一本书,可以随便抽换这样一个比较有深度的主题,这一形象将会变得更加丰满,也更加光彩照人。

依我看,整个作品的主题内涵也恰恰是对人的尊严觉醒的赞歌。

上篇:没有了
下篇:京剧大师周信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2/03/0616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