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高不矮,鼻梁横架乌色宽边劳保镜,四季一身油渍渍的工作服。“劳模”,熟悉他的人远远见着就亲热地招呼上了。他就是朝阳仪器厂八车间六角车工王平。
他如此受到职工厚爱,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厂建厂20年总共出了三个省级劳模,而他,是今天唯一留在一线坚持与机床为伴的。
去年12月25日,42岁的王平接受了车间转达工厂的一道命令:任务不完不下班。有人说,未免太苛刻了。他却牙一咬,“豁出去了”。他懂得事情的严重性。原来,他接手的321#目镜组活,如果不在二、三天内完成,那么后道工序因没“饭”吃,就要停工,其后果直接影响到工厂能否在31日零时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豁出去了”的话他是说了,但对于这个围着机床干了27个春秋的汉子来说,并非易事。因为这批活,唯有他的这台车床能生产。夜深了,偌大一个车间只剩下他一台孤零零车床发出的旋转声。晚上停气,日间残存的一点热早被四壁吸去,他每加工一个零件都要经过一道零下4、5度煤油的浸洗,手一伸进去,一股寒气乘势穿肠过肚,直抵脚心,他冷得手打颤、发麻,只好原地一阵蹦哒,搓搓手,“哈哈”气,再干,一夜就这样熬过来了。第二夜又接着“挺”。他腰酸、腿痛、眼花、头晕……他并不是钢铸的。但这些,对于这个1963年参加工作先后15次立功,1982年以来连续7次被评为厂级标兵,6次荣获省兵工局劳模,1987年荣膺省劳模的人来说,并不是没有经历过的,经过63个小时拚搏,到27日23时,任务终于完成了。
有人说,你真神,重体力劳动63小时不吃不睡。他笑着说:说实话,到后来,我这眼皮硬是往一块儿套近乎,迷迷糊糊,全凭感觉,真是边睡边干哩。这能行吗?可是检验报告上明明写着产品一次性全部合格,这为他早几年就赢得了产品“免检”的牌子再次争得了信誉。
从1982年以来,他年年超定额工时,年平均超工时达2.8倍。去年,虽然遭遇动乱,且他担负有带徒弟的任务,但他仍完成工时高达6729个,相当于一天干了两天半的活。因此,去年他再次被评为厂级劳模。
(张建奇)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