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位奉献者的手

2023年08月17日

这是一双极平常的手,一双50多岁老工人的手。这双手的手指关节由于长年劳累已经有些变形,斑斑的油污痕迹由于长时间作用于皮肤已经无法洗净,成为手面的一种颜色。

这是一双奉献的手。每天清晨,在别人开工前,它就已经开始主人所担负的铁路客车管子包防寒材的准备工作;然后,为主人换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那顶脑后有布垂帘的防尘帽,把它“打扮”得活像电影中抗日战争时的日本兵。末了,推起那辆已经伴随主人几十年的独轮铁车,来到专门拆卸进厂大修客车的解体车间——别人的工作岗位上。

解体就是专门搞“破坏”的。一辆辆到工厂修理的客车,被拆车的小伙子们用螺丝刀、撬杠、气割把子等工具迅速地拆卸着,一会儿,漂亮的窗户不见了,整齐的座椅被运走了,最后,只剩下孤零零一副骨架,活像一场战争后战场上的残留物。那些车底下包水管风管的用旧了的麻布条、毛毡片等防寒材,则三下五除二,往垃圾堆里一扔,又“快”又“省事”。于是,这双手忙起来。它主动干起了别人的活儿,从“战争残骸”中寻找“战利品”,在呛鼻的尘土中,把旧管子上的防寒材仔细拆下来,装进小车,推回主人的工作场地。这双手拧开水管,拿起针线,那些脏乎乎乱哄哄的旧麻布条毛毡片经过仔细洗涤、缝合,又恢复了“青春”。这时,手才操起“正事”,把这些东西一层层缠到客车的管子上,让它们重新发挥防寒保暖功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双手天天如此,干着这些默默无闻令人乏味的工作。主人的儿子结婚,它只闲了半天;刚送走亲家,它又进厂抱起了管子;去年春节前,市工会领导慰问劳模来到主人家,却到处找不到主人,原来,它还在厂里拣“破烂”……

这是一双金子的手。几十年来,它一条麻布一片毛毡地为工厂从废料堆里抠出了38万元,仅1989年就有10万多元。这些钱用来买黄金,足能铸成一双手。

这双手金不换!它接触的决不仅仅是破麻布烂毛毡。1982年,它接过铁道部和陕西省劳模的奖状;1989年又接过了铁道部劳模的奖章;至于工厂标兵的光荣花,它接过多少次,恐怕连它的主人也记不清了。

这,就是铁道部西安车辆工厂客组装车间工人冯万顺的手。

(孙锴)⑳

上篇:汉中地区邮电部门进行系列服务
下篇:同心协力抢救受伤人 一女工转危为安粗心大意忘关煤气灶 三口人死于非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0/2/1990020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2/08/0616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