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陕西省金属结构厂王宝林享受“劳保”不求保,通过书信向厂领导献计献策,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热情称赞。
王宝林是1960年参加工作的老工人。1987年因体弱多病吃了“劳保”。按说,他所在的工厂是个中型企业,再怎么困难,也不可能少了他的60%工资。可是,王宝林硬是拖着虚弱的身体,挑灯夜战,写出了洋洋几千字的《建议书》。在写《建议书》时,他先后学习了中央的有关政策,阅读了众多的报刊杂志,走访了本厂的在职职工,提出了十多条合理化建议。当他的《建议书》在厂内广播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职工们都说:如果全厂职工都象王宝林这样关心企业命运,帮助企业献计献策的话,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度过难关,不断前进。 (贺照东)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