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林语堂与《京华烟云》

2023年08月17日

金瑞麟

陕西电视台最近播映了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其中顺亚的潇洒倜傥,经亚的斯文敦厚,姚父的豁达淡泊,木兰的聪颖美丽,素云的好胜气傲,牛怀瑜的凶狠狡诈,俱给大陆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原著作者林语堂先生撰写这部小说却是出于偶然的。1938年春天,旅居美国的林语堂先生突然想翻译《红楼梦》,欲将中国社会介绍给西洋人。但“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又决定写一部小说。最初两个月的预备全是在脑中的,后来开始打算,把表格画得整整齐齐的,把每个人的年龄都写了出来,几样重要事件也记下来。自8月到巴黎时动笔,到1939年8月搁笔。其中搬迁不算,每晨总在案上著作,有时8页,有时两页,有时15页,而最后一天共写了19页,成空前之记录。其中好多佳话或奇遇,都是涉笔成趣,临文时杜撰出来的。据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林如斯后来回忆说:“父亲不仅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眶又充满了眼泪,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掉泪,却是被这伟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也收不住了。作者写得自己哭了,怎么会叫读者忍着眼泪咽下去呢?”可见林语堂先生写这部艺术巨著时不仅用心专一,呕心沥血,而且已至出神入化之境。难怪西方评论界给予此书很高评价,翻译成为多种文字,还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

由于林语堂先生的政治观、历史观、社会观和文学观都很复杂,他以庄子哲学来认识历史,观察社会,体验人生,这就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梦幻的宿命的色彩,也造成了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的意念化。至于对日本侵略者在军事、经济两个方面残暴、血腥罪行的无情而独特的揭露,对青年一代毅然决然抗日、进步的赞美,更是当时远在异国他乡的林语堂先生爱国热忱的真诚流露。但由于种种局限,作者不大理解代表未来的青年一代,更不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在艺术上描绘得也不够,甚至有消极、抵触之处。但小说中的有为青年不再接受庄子的生死、盛衰听其自然的消极思想,不再一味幽默,不再“费厄泼赖”,这正是林语堂先生在民族危亡关头的一种可贵的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小说原作及观赏电视剧时,都理应肯定作者和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上篇:好莱坞——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0/3/1990030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3/03/0620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