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有点令人不敢相信,然而这是事实。一个产值不过10万元、人均利润不到200元加工风箱的作坊,经过10年改革竟跻身于国家二级企业行列,实现了产值过千万、人均利税1.5万元,夺得了全省、全市集体企业人均利税第一的桂冠。这些奇迹般的数字,是西安软垫家具厂140名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浸透着女厂长杨棋的心血。
1976年,37岁的女调度员进入了西安民生风箱厂的领导班子,不久又担任了厂长。当时,这里共有50多名职工,全年利润2万元,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作为主要产品的风箱、木盆与桌椅板凳,都先后滞销。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古城,杨棋看到市场上的广式沙发销路好,便决计转产生产沙发。1987年,她从厂里抽出13名青年工人办起沙发车间,并请了两位老技工做技术指导。厂党支部书记华宝清大力支持杨棋抓改革,亲自带着工人到兰州、广州学习做沙发的新技术。第一次转产,这个小厂居然一举成名了。由于他们生产的沙发造型新,质量好,花色品种达70种,在西北市场畅销了8年之久。到1883年,企业总产值达90万元,人均利润746元,比原来增长了4倍以上,固定资产也由6万元增长到70多万元。
面临着沙发市场出现的饱和状态,杨棋在广州等地的考察中,又瞅准了新的目标——席梦思床垫。当时,这个产品在西北地区还是个空白。经过做市场调查预测与专家论证,杨棋决计贷款120万元,引进英国、瑞士、意大利及香港席梦思床垫生产线主要设备。1985年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3台主要进口生产设备购了回来。杨棋又身先士卒,带领职工们日夜加班安装调试设备,一次试车成功。这年国庆节,该厂生产的第一批福乐牌席梦思床垫投放西安市场,深受用户欢迎。
新产品试产阶段,是按原设备说明书全部用进口钢丝绕弹簧的。这样以来,“洋马”一天就要“吃”成吨的进口钢丝。“我们不能叫进口设备牵着鼻子走,要想方设法让洋马吃土料!”杨棋说干就干,立即带领技术人员干了起来。他们选用了不同规格的国产优质钢丝作原料,经过反复的试验,对进口绕簧机进行了多次调试,终于用国产原料绕出了合格的软垫弹簧。这一改造,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100万美元。经过一年时间的进一步探索,这条生产线所需的11种原材料全部都用了国产货,产品合格率达99.9%。在检验产品质量时,在20吨的压路机下碾压了四次,“福乐牌”席梦思床垫仍完好如初。在1987年全国同行业评比中,该厂的产品获总分第二名,同年又获省优和部优产品称号。
在杨棋的带领下,经过两次转产和全厂职工齐心攻关,这个往日不起眼的小厂一步一层楼。继1988年该厂产值过千万,利税过百万之后,去年又实现产值1400万,利税168万,夺得了轻工部“推进技术进步金龙腾飞奖”。在新的一年里,面临市场疲软和企业的困难处境,杨棋仍满怀信心地说:“今年我们厂还要上新的台阶!”
(杨明洲 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