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连声·
理顺厂长、经理同职工的关系,既是个深刻的理论课题,也是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如何做好这一工作?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厂长、经理同职工是一家人的思想,在强调厂长“中心地位”时,不忽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强调依靠工人阶级时,也不贬低和否认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切实克服形而上学的做法,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一、要双向尊重。厂长、经理同职工群众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无论厂长、经理还是工人,都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不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也不是老板与伙计的关系。所以,厂长、经理要尊重职工群众的人格和自尊心。否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受到压抑,甚至产生消极或对抗情绪。另外,职工也要尊重厂长、经理。有意见时要通过正当渠道反映,也可当面提出,但要注意方法。不能对厂长、经理进行人格污辱或人身攻击。只有双方互相尊重,才能给企业创造祥和的气氛。
二、要双向理解。双向理解是建立在共同目标和任务一致、命运相连的基础上的。企业是一个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厂长、经理和职工群众都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了解对方的难处和苦衷。我国的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厂长、经理发生失误在所难免,也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因此,只要不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都应抱着善意的态度,帮助总结经验教训,为其创造纠正失误、改进工作的条件。在企业面临暂时困难的情况下,要当好一个厂长、经理,不是件容易的事。广大职工应当替厂长、经理分忧,替企业解难。还要看到,改革虽然给职工群众带来了实惠,但改革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职工的利益有时还会受到侵害。近一时期,一些企业发不出工资,一些职工家庭生活遇到困难,厂长、经理应千方百计带领职工群众开展经营自救,广开效益门路,尽快使企业度过难关,而不能埋怨职工觉悟低,不知足。
三、要双向依靠。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不仅包括产业工人,而且还包括除过农业劳动者以外的各条战线的干部和工人。所以,厂长只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不可有高高在上的思想;职工也不能把厂长、经理列入“另册”。其次要看到,厂长、经理又不等同于工人,他们是工人阶级中的中坚力量,广大职工则是其阶级基础。我们的厂长、经理是受国家和企业职工委托来管理企业的,没有厂长、经理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企业就会“群龙无首”;没有职工的聪明和才智,厂长、经理就成了“孤家寡人”,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厂长、经理应当增强民主意识,落实职代会的“五项权利”,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广大职工则应当增强服从意识,服从厂长、经理的权威。再次,党和国家依靠工人阶级,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厂长、经理来实现的,因此,厂长、经理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四、要双向关心。关心是相互的。作为厂长、经理,首先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人,做好吸收工人入党和从工人中选拨干部等工作,真正把依靠工人阶级落到实处。其次,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想方设法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为职工办福利。对于职工中的贫困户,更要关心、照顾。反过来讲,职工群众也要关心、支持厂长、经理。厂长、经理是企业的“首脑”,担子重,工作忙,职工群众应当支持厂长、经理抓生产,抓效益,抓安全,抓大事,保证企业各项指标的完成。并要防止、劝阻有的人无理取闹,保护厂长、经理生命、财产的安全。
五、要双向监督。所谓双向监督,即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厂长、经理对职工群众的管理、制约、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职工群众对厂长、经理的制约、监督机制。具体讲,厂长、经理应要求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厂规,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同时,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及工会在重大决策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疏通民主渠道,坚持联席会、民主评议干部、提合理化建议、带头下车间劳动、厂长接待日等制度,以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发言权、参政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