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朋友告诉我,邓海的一张黑白照片在“津门杯全国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奖品是冰峰牌冰箱。
真有你的,邓海!
这个“大跃进”年代诞生的小伙,是华兴航空机轮公司工人。自从拿起相机,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00多幅,获奖30余次,仅去年就得了11个奖。
命运之神为何如此偏爱他呢?
1982年,脱下军装的邓海进厂当了工人。八小时以外,他偶然翻阅摄影杂志,山水名胜,风土人情,花鸟虫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个个美好珍贵的瞬间,全都在镜头下重现。他惊叹不已,于是贷款1000多元,购置器材,订阅《大众摄影》、《摄影世界》、《照相机》等刊物,开始在黑白世界里遨游。
1984年2月7日,在《陕西工人报》第一版上,他的作品发表了。尽管是反映本厂书法作者为群众义写春联的新闻照片,但却是处女作啊!一发而不可收,从此,邓海迷上了摄影。
1989年春节,邓海第二次从关中平原来到陕北无定河畔。正月十五,横山县城一片欢腾,粗犷的秧歌、腰鼓和唢呐把元宵节闹腾得格外红火。可是,在县城通往殿市镇的路上,却有一个肩背挎包,步履艰难的跋涉者,似乎要逃离狂欢的氛围。他就是邓海,不顾同伴们“留在县城看热闹”的劝告,独自下乡,要从生活中去采掘艺术宝藏。一个老汉赶着羊群过来了,问清情由,把他领到了家里。陕北人是热情好客的,这位叫常志学的揽羊汉不但管他吃住,还详细介绍了当地的风俗民情。于是,邓海跟着他在风雪中放牧,体验生活,并拍了不少难得的照片。表现常老汉放羊的那幅《高原人》,白羊肚头巾揽羊铲,豪放,传神。在《陕西工人报》发表后,他把报纸寄给常志学,在横山常家沟引起了轰动;《黄土地上的迎亲队》获“上海青年摄影大赛”申光奖。有一天,他步行80多里,找地方住下,又背着相机走出村外。一个婆姨赶着辆毛驴拉的架子车过来了,小小的车厢里竟挤着六个孩子!看到这情景,邓海不由举起相机,跟在车后面,边走边拍。跟了几里路,连拍八张,胳膊都麻木了,他还觉着不理想。机内只剩下最后一张底片了,怎么办?这时,一个男孩下车撒尿,车速慢了——咔嚓,他按下快门,长长地舒了口气。
冲好胶卷,邓海直喊“好险”:前八张都是虚像,模糊不清,只有最后一张是清晰的。他把照片拿给朋友们看,画面上,五个孩子或躺或坐,表情各异,不由使人想起人满为患的地球、十一亿人口的中国。这张题名为《超载之车》的照片在天津“津门杯全国摄影大赛”的800多名作者的3000余幅作品中,艺压群雄,获一等奖。但邓海更没有沉醉。他在天津领完奖,当场卖掉冰箱,换回一架“富士卡XTX—2”相机,给自己增添了“新式武器”。今年春节,他又三上陕北,行程几千里,拍摄照片400多幅。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邓海,我们等着你摄影创作又一次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