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昆仑机械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刘继安,苦心钻研刀具的设计制造工作30余年,设计改进刀具40余项,可创经济效益42万多元,有1个项目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刘继安1951年参加工作后,当过工人、工段长、刀具设计技术员、技师,1980年被聘为工程师。他在生产实践中因经常同刀具打交道,又善于动脑子钻研问题,便同刀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只有高小文化程度,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自学完了初中、高中的文化课,继而又攻读了中专、大学的机械设计工艺、金属切削刀具的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基础课。1957年,刘继安革新的第一个刀具是“拉深孔的精刨刀”,提高工效10多倍,受到当时的苏联专家的高度称赞。从此,他就经常在生产一线中了解情况,并潜心于新型刀具的设计制造工作。
进入七十年代,他所在的工厂加工某种产品时,因深孔加工中,产品的光洁度、精度不稳,使不少产品报废。当时,刘继安成为专业刀具的技术员。他在跟班作业、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先后试制出20多种试验刀具,做了上百次的试验,终于研制出“微调挤削绞刀”,解决了工厂生产的急需,并获得国家专利。国外的一家权威杂志称之为“国际孔加工的新技术”。目前,这种刀具他已研制出了第四代。以后,刘继安又研制出了“六头拉丝锥”刀具。这种刀具用于生产可将原来所需加工某产品的240分钟的工时缩短为1分钟40秒。
从1987年以来,由刘继安研制出的4种12个规格的刀具,先后参加了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举办的国际新产品博览会,受到专家们的好评。 (柳江河 覃小明)?